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3岁时随父母迁至海盐,在海盐读完小学和中学。曾经从事过5年的牙医工作,1983年开始写作,已经完成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集6部,随笔集3部,其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近三十个国家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
《许三观卖血记》是阅读次数最多的小说。最深的感觉,除了炒猪肝是人间美味以外,就数作者的幽默。是的。许三观的一生可谓平淡无奇乏善可陈,他的壮举就是卖血。他靠卖血成了家娶了亲,又靠卖血来支撑家庭一次次渡过难关。而语言也同情节一般平淡。一本书下来,作者用字绝不超...
评分许三观第一次卖血,为了娶媳妇。 许三观第二次卖血,为了替大儿子(许一乐:媳妇跟别人生的孩子)闯的祸埋单。 许三观第三次卖血,为了跟自己当初心仪的女孩上床。 许三观第四次卖血,为了能让家人吃完面条,全家人喝了三个月玉米粥,已经熬不下去了。 许三观第五次卖血,为了...
评分 评分正如余华所说,《许三观卖血记》试图讲说一个关于“平等”的故事,正因为存在“不平等”,故有对“不平等”的回应。显而易见,在这个故事中最核心的概念无疑是“血”,全书以许三观的卖血经历为脉络,又以其无法卖血而流“泪”止。但往往被忽略的另一个概念则是“泪”,“血泪...
评分读到最后浑身发冷,都做好要死的准备了,没想到余华放过了许三观。 幸好他放过了啊。 最喜欢的一本。
评分“我要沿着村庄去卖血,救我的儿子”他流着泪微笑说。我想起严歌苓的《小姨多鹤》,我想起小环,我想起自己的父亲母亲。许三观和许玉兰都是和他们一样的人物。他们骂骂咧咧,世俗小气,嘴上硬心里软,爱恨分明。许三观曾不愿用自己的卖血钱带一乐去吃一碗面,但最后他仍然是爱一乐如己出,为了一乐的病沿着村庄去卖血,这是一件多么让人心痛不忍的事情!许玉兰是被迫嫁给许三观的,与许三观也有过多少争执怒骂,但多年风雨的最后,她是最疼惜许三观的。我感到这正是中国人的家庭观和感情观,很多个家庭都是这样,很笨拙也很深情。
评分“我要沿着村庄去卖血,救我的儿子”他流着泪微笑说。我想起严歌苓的《小姨多鹤》,我想起小环,我想起自己的父亲母亲。许三观和许玉兰都是和他们一样的人物。他们骂骂咧咧,世俗小气,嘴上硬心里软,爱恨分明。许三观曾不愿用自己的卖血钱带一乐去吃一碗面,但最后他仍然是爱一乐如己出,为了一乐的病沿着村庄去卖血,这是一件多么让人心痛不忍的事情!许玉兰是被迫嫁给许三观的,与许三观也有过多少争执怒骂,但多年风雨的最后,她是最疼惜许三观的。我感到这正是中国人的家庭观和感情观,很多个家庭都是这样,很笨拙也很深情。
评分与《活着》一样,是小人物在大时代洪流的裹挟下艰难生存的故事,只是没有前者的悲壮,朴素的语言中多了点戏谑。书的后半段几度让人落泪。
评分伟大不过是朴素平凡的亲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