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丁,1775年12月16日生于斯蒂文顿乡一教区牧师家庭。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丁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的六部小说《理智与感伤》(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斐尔德花园》(1814)《爱玛》(1815)以及作者逝世以后出版的《诺桑觉修道院》(1818)和《劝导》(1818),大半以乡镇上的中产阶级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爱情婚姻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风貌。作品中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丁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The official TV tie-in edition to the new four-part BBC1 adaptation of Jane Austen's Emma .
Emma is wealthy, beautiful, accomplished and a self-proclaimed matchmaker. When Emma meets Harriet Smith, a young girl of unknown parentage, Emma is convinced she can find Harriet a suitable husband. But, in her quest to find Harriet the perfect match, Emma jeopardizes Harriet's happiness and, much to her surprise, her own happiness too.
The much-loved Austen novel has been given a fresh look by award-winning writer Sandy Welch. With well-known actors taking the title roles -- Romola Garai and Jonny Lee Miller are Emma and Mr Knightley -- this promises to be a very special and enduring adaptation.
这书写于1815年,只比《红楼梦》晚30年左右。想象一个水平很一般但态度很认真的英文读者读《红楼》,就可以知道我读《爱玛》时碰到的困难。陌生的字眼,陌生的句式,很多长句复句,很多双重否定,无处不在的讽喻,含蓄委婉的褒贬... ...200年前的英国小乡绅,真的都是这么说话...
评分购买于新加坡国立大学Central Forum Co-op,不知道写在这里合不合适,我个人感觉翻译版本基本上不如原版的好。
评分虽然很喜欢《傲慢与偏见》,但看《爱玛》却是因为我很喜欢很喜欢的一部漫画《爱玛》(又名《英国恋物语》)。那时候这部漫画还没完结,于是很急切地搜到了小说《爱玛》,才知道此爱玛非彼爱玛。 但更喜欢。 喜欢奥斯汀,喜欢她的庸俗热切,喜欢她追寻的真实的真善美,纯粹的...
评分读过奥斯汀小说的人都知道:散步,谈话,舞会,书信……是奥斯汀小说的情节。爱情,婚姻,家产,门第……是奥斯汀小说的主题。这些东西,足足写满了她的六本小说。难怪夏洛蒂•勃朗特会说,奥斯汀不知激情为何物。但不可否认,那些散步、舞会……,那些门第、婚姻……,还真...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