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鞦赴美哈佛大學文學係。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锡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迴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和英文係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1944年曾一度迴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 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誌。1966年定居颱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生活的藝術》:我們對於人生可以抱著比較輕快隨便的態度:我們不是這個塵世的永久房客,而是過路的旅客。一般人不能領略這個塵世生活的樂趣,那是因為他們不深愛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闆,而無聊。人生真是一場夢,人類活像一個旅客,乘在船上,沿著永恒的時間之河駛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個地方上岸,好讓其他河邊等候上船的旅客。享受悠閑生活當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閑的生活隻要有一種藝術傢的性情,在一種全然悠閑的情緒中,去消遣一個閑暇無事的下午。藝術應該是一種諷刺文學,對我們麻木瞭的情感、死氣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種警告。它教我們在矯飾的世界裏保持著樸實真摯。
我曾經說過,中國人對於快樂的概念是“溫暖、飽滿、黑暗、甜蜜”——即指吃完一頓豐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覺的情景。一個中國詩人也曾說:“腸滿誠好事,餘者皆奢侈。”
隻有快樂的哲學,纔是真正深湛的哲學;西方那些嚴肅的哲學理論,我想還不曾開始瞭解人生的真意義哩。在我看來,哲學的唯一效用是叫我們對人生抱一種比一般商人較輕鬆較快樂的態度。
如果我們在世界裏有瞭知識而不能瞭解,有瞭批評而不能欣賞,有瞭美而沒有愛,有瞭真理而缺少熱情,有瞭公義而缺乏慈悲,有瞭禮貌而一無溫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為一個多麼可憐的世界啊!
那些有能力的人、聰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時,也就是最懦弱而糊塗的人,缺乏幽默傢的勇氣、深刻和機巧。他們永遠在處理瑣碎的事情。他們並不知那些心思較曠達的幽默傢更能應付偉大的事情。
Mr.Lin's immortal masterpiece is one of my favorite. It's a shame that the English Version published in China is a kind of patchy one. Too many eliminated details probably blunted its brilliance. Nevertheless, no matter how incomplete it might be, this boo...
評分昨晚睡前翻看林语堂的《The Importance of Living》,随手翻到“ON BEING WAYWARD AND INCALCULABLE”一篇。看了一小段才发现自己第一眼认错了题目,误认为是“ON BEING AWARE AND INCLUDED”,再回头看时已经丧失了阅读兴趣。 人读书一般有三种态度,一是出于功利,二是求新...
評分读书的艺术 作者:林语堂 文章来源:《林语堂文集》 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
評分生活如何成为艺术 《生活的艺术》英文版由美国雷诺公司1937年出版,并且被美国“每月读书会”选中为当年12月的特别推荐书,作者为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林语堂先生。林语堂为何写作这样一本书,说来还有些缘故。1933年,林语堂曾受美国...
評分最近的阅读计划中有一大部分是重读经典。重读是特别愉快的过程。一本好书,刹一谋面,面目依稀可辨,又倍感陌生。随着与作者“对谈”深入,记忆的芬芳氤氲,“喜从中来乱狂呼”。林语堂先生说,读书所得实益,“读者由他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所贡献的份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样...
【高中】 ❤
评分中國舊式趣味
评分中國舊式趣味
评分【高中】 ❤
评分中國舊式趣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