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论高鹗

平心论高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用英文写作了《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出版者:群言出版社
作者:林语堂
出品人:
页数:284
译者:
出版时间:2010-10
价格:2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256133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红楼梦 
  • 林语堂 
  • 高鹗 
  • 红学 
  • 文学研究 
  • 文人的红学 
  • 中国 
  • 知识分子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平心论高鹗》内容简介:本年正月起,陆续在“中央社”特约专栏发表了七篇文章,表示个人向来的意见,认为高鹗续书证据不能成立。从晴雯的头发说起,一直说到俞平伯及近人对此说的怀疑。只因高鹗续书的话已经为一般人所接受,翻案文章,必有读者疑信参半,所以不惮辞费,说明原委。况且《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本有结构、有想象力的奇书,其后四十回真伪之辨,非常重要。这七篇文章,比较为一般读者而写的,把这论辩的要点指出来。文虽陆续发表,大体上有互相印证之处。《平心论高鹗》一文长六万言,曾登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二十九本,一九五八年发表,是比较给专家看的考证文字。这是一篇比较有系统的、全面的研究。对于最近新书的材料的研究,大略可见于《跋曹允中文》、《论大闹红楼》及《俞平伯否认高鹗作伪原文》三篇。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红学荐读)林语堂与《红楼梦》 文/黄凤 前一段时间央视版电视连续剧《京华烟云》的热播也引起了人们对该剧的原作者林语堂的关注。在央视版的《京华烟云》的中,林语堂原著的情节人物设置几乎都被颠覆,只是主人公的名字没有换罢了。 众所周知,《京华烟云》处处都有《红楼...  

评分

(红学荐读)林语堂与《红楼梦》 文/黄凤 前一段时间央视版电视连续剧《京华烟云》的热播也引起了人们对该剧的原作者林语堂的关注。在央视版的《京华烟云》的中,林语堂原著的情节人物设置几乎都被颠覆,只是主人公的名字没有换罢了。 众所周知,《京华烟云》处处都有《红楼...  

评分

红学乱象,始于对后四十回书(通谓高本)的定性上。 作者所论的主旨在于,以高本文笔之深,绝非高鹗所能续写。独创小说,向来难续,何况红楼。深赞。 红学乱态,关键在于知人之难。宝玉中举出家,圆房而走,绝非着粪,反倒是高本构思极精深之处。所谓情极之毒,终须情不情方能...

评分

红学乱象,始于对后四十回书(通谓高本)的定性上。 作者所论的主旨在于,以高本文笔之深,绝非高鹗所能续写。独创小说,向来难续,何况红楼。深赞。 红学乱态,关键在于知人之难。宝玉中举出家,圆房而走,绝非着粪,反倒是高本构思极精深之处。所谓情极之毒,终须情不情方能...

评分

红学乱象,始于对后四十回书(通谓高本)的定性上。 作者所论的主旨在于,以高本文笔之深,绝非高鹗所能续写。独创小说,向来难续,何况红楼。深赞。 红学乱态,关键在于知人之难。宝玉中举出家,圆房而走,绝非着粪,反倒是高本构思极精深之处。所谓情极之毒,终须情不情方能...

用户评价

评分

1将120回本分为无猜-定情-快意-纵情-新愁-长恨-苦劫-悟禅八个阶段,赞;2能做到平心赞高鹗,但对程高本短处基本不论;3随着不断阅读到关于后四十回的评论,我也逐渐相信后四十回有曹公遗笔,还记得第一次读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震撼,不亚于前八十回的妙笔。

评分

1将120回本分为无猜-定情-快意-纵情-新愁-长恨-苦劫-悟禅八个阶段,赞;2能做到平心赞高鹗,但对程高本短处基本不论;3随着不断阅读到关于后四十回的评论,我也逐渐相信后四十回有曹公遗笔,还记得第一次读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震撼,不亚于前八十回的妙笔。

评分

林是支持高氏是修补红楼梦而非篡改红楼梦,后面的还是曹雪芹本意的,但是我觉得后面可能有一部分曹雪芹的笔记,但是曹本意绝非如此,应该另有结尾,况且林的一大论证就是无人可以续书,书不能续不好续,但是古人尤其士大夫阶层就是那几本书接受的教育不像今人如此庞杂,思想行为行笔可能是相近的,今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古文训练,还能理解如此复杂的意境,不过那样的时代一去不返了,大家观点趋同了,没有不同的声音了,百家争鸣才是学术进步的氛围啊!最后人生真恨红楼未完啊,能看到完本红楼真的太渺茫了,别人也在猜测也许八国联军抢走了一部分红楼藏本,也许在某故纸堆里也有残本,也许考古也可以出现完本红楼,也许……意难平呀

评分

有理有据有节

评分

读的电子版名作《平心论红楼》。第一本看的红楼相关著作是《论红楼梦》,当时没见识,看了感觉很震惊。现在看来已经有些故作惊人之语,还有些过度揣测。不过相比于刘心武的著作还是不够惊人。而且还写出续作,真的不明所以?陆续看搜到的红楼梦相关电子书,才知道那么多人对后四十回是那么不齿。张爱玲《红楼梦魇》中也是很义愤填膺(不知道看了刘心武续作是何反应?)。然而只有这本书能为高鹗和后四十回辩解几句。说实话,像我们这种看书就看热闹的,不说后四十回是续作,还真不一定能发现。后四十回也不会全是垃圾,87电视剧有许多红学家顾问,也有一些后四十回内容,这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妄批前人不太可取。人家的贡献比只会耍嘴皮子的大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