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大師 蔣勳
重現一個偉大迷人的藝術生命--莫內
莫內的美學是光的信仰 也是生命的信仰
我和眾人一樣可以如此深愛莫內 覺得幸福--蔣勳
蔣 勳老師在破解了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梵谷、高更之後,沉澱了一年,並且發函給讀者,詢問下一本讀者希望「破解」的畫家,莫內的票數高高超出。一年多來,他詢問自己:為什麼遲遲不肯動筆寫莫內?
他曾去過吉凡尼(Giverny)莫內後半生居住與創作的地方,有他親手經營的蓮花池,有他設計的日本式拱橋,有開滿繽紛璀璨花朵的花圃,有他大到嚇人的廚房,牆上掛著一排一排大小不一的銅鍋,比任何豪華餐廳的廚具都還要齊全,在擠滿各國遊客的莫內藝術品複製販賣中心(他當年創作的畫室)看到「莫內食譜」,圖文並茂,紀錄著當年莫內招待賓客調製的餐餚料理,令人嘆為觀止。他覺得,如果梵谷是藝術創作世界孤獨、痛苦、絕望的典型;莫內恰好相反,他的世界明亮、溫暖、洋溢流動著幸福愉悅的光采。
2010的夏天,蔣 勳老師終於開始動筆了,開始破解莫內。
為了寫這本書,他在花蓮東華大學美崙校區住了兩個月。清晨六點在鳥的叫聲裡醒來,看太魯閣大山雄峙天空,雲來雲去,千變萬化。下午工作到六點,他到四八高地散步,俯瞰遼闊的七星潭海灣,落日餘暉的反光在無限延長的海面閃爍變幻。「每一天都像是莫內的畫,每一片光都像是莫內畫裡的渴望。覺的莫內近在身邊,覺得莫內彷彿就在身體裡面。」
這不只是一本談名畫的書,而是透過蔣 勳老師的敏感善述,活生生重現一個偉大且迷人的藝術生命:莫內。
蔣勳
福建長樂人。一九四七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台。專攻中西洋藝術史研究,亦從事繪畫創作。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台大、文化、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系創系系主任,警察廣播電台「文化廣場」節目主持人、時報會館講師。近年專事美學教育推廣。
#2017 第十一本书# 蒋勋艺术美学系列:《破解莫奈之美》 他是工业革命后表现都市度假最早的一代。许多人喜爱莫奈,或许是向往他画里悠闲,愉悦,永远明亮的幸福之感。莫奈的动人,恰恰在于他每一次对光的寻找,都是幻灭。就像他在卡蜜儿临终脸上的光的留恋,这么留恋,但怎么留...
评分26/52.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快三十岁自以为对艺术有点追求的人,居然到今时才开始欣赏莫奈,内心实在羞耻的很,好在皮厚惯了,觉得即便如此也无论如何要为见识了新美而欣喜。 书中提到的每一幅画我都仔细的一赏再赏,同一幅画,欣赏的角度能在片刻里转变好几回,得到的感受也全...
评分我看过莫奈的很多真迹,在纽约的MOMA,在大英美术馆等,但当时由于不太了解莫奈,对他一系列的作品感触并不是那么深刻,而从这本书中你能对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莫奈的“系列”作品一饱眼福,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睡莲,干草堆。但蒋勋的书里收集的莫奈“鲁昂教堂系列”,真的让人惊艳...
评分我看过莫奈的很多真迹,在纽约的MOMA,在大英美术馆等,但当时由于不太了解莫奈,对他一系列的作品感触并不是那么深刻,而从这本书中你能对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莫奈的“系列”作品一饱眼福,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睡莲,干草堆。但蒋勋的书里收集的莫奈“鲁昂教堂系列”,真的让人惊艳...
评分莫奈就像是艺术界的大众情人,没有人不喜欢他的画。他的画中,总能看到光与色彩的互动,那种风和日丽,仿佛能直抵心灵深处的角落,驱走所有阴霾。 有幸见过一次莫奈的作品,是在维也纳的霍夫堡皇宫的阿尔贝蒂娜博物馆(Albertina),包括著名的《睡莲》系列中的一幅。这幅画还...
赶在展览前科普
评分看完画展找来读了读,关于西洋印象画派史不错的解析~
评分翻开这本书,曾经在四季睡莲前的感动情绪一瞬涌来。莫奈的画,让人感受到安静,却也感受到坚定信仰下的澎湃。曾经的莫名感动如今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这是在图书馆偶遇的一本书,拿到就不舍得放下。相信我,看下去你会感动。“我们应该很认真地凝视这组‘四季睡莲’,像凝视莫内的一生。”
评分喜歡,突然找到老師畫的東部一港囗日出,那日出分明就是莫內,發現老師秘密的感覺。當時就被惊驗,因為那是老師簡單的素描,所以日出的桔紅色及其倒影特別突出,美。不過老師也是印象派,向莫內致敬也是完全說的過去的。
评分阅读绘画需要一种语境和代入感。蒋勋总是拥有这种魔力让你很容易进去画家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