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浏览的时代,当电子书和网络阅读成为青年人的生活习惯时,传统阅读成了一个问题,书的未来成了一个疑问。
此书的作者,既有耄耋之年的文化老人,又有风华正茂的年青学生;既有作家学者,也有网络写手;既有书店卖书人,也有图书馆管理员;既有出版人,也有教书人;既有传统的藏书家,也有网络上的阅读者……不管何种身份,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读者,以读者的名义,谈关于书的记忆,谈关于书的认识,谈关于书的故事,谈关于书的情感,不管谈的是什么内容,都指向了一个主题:就是关于书的未来。
读书人是有福的,图书的生命力是长久的,这是该书的主题,而带一本书去未来,也是该书作者共同的心声,更是爱书人关于书的未来的共同信念。
薛原,《青岛日报》报业集团良友书坊执行主编。
叶芳,历任三联书店发行部主任、杭州三联书店总经理,长期从事出版工作。
蠢笨如我,突然思考这样一个有点哲学意味的命题,是因为我收到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带一本书去未来》,如果带一本书去未来,我会带哪一本?或者这也是假命题,如果去未来,一定要带书吗? 未来在哪里,明天是今天的未来,明天,我会带一本书出现在我可能出现的某个角落吗?想...
评分科技影响生活,几十年来悄悄改变的不仅是吃穿住行,同时人类思维以及获取知识的工具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纷纷推出的电纸书设备,都欲在即将到来的“数字出版”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或许十多年后,习惯了以U盘获取知识的一代会人手一台电纸书坐在大学的教室中。这对于他们没有什...
评分在网络浏览的时代,当电子书和网络阅读成为青年人的生活习惯时,传统阅读成了一个问题,书的未来成了一个疑问。 此书的作者,既有耄耋之年的文化老人,又有风华正茂的年轻学生;既有作家学者,也有网络写手;既有书店卖书人,也有图书馆管理员;既有出版人,也有教书人;既...
评分《带一本书去未来》 未来的书到底会是什么样子,我想,即使阅读器真能全面取代纸本,也不过和平装取代线装、纸本取代竹帛、竹帛取代甲骨一样,又来一次世代交替而已。模样再变,供人阅读的功能不会变,人们读它,还是在读书。(钟叔河) 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伴着科学技术的...
评分未来未来,充满期待。对书充满期待,还有书名中的未来。带一本,去未来。爱书期待未来。有时间会看这本书 未来未来,充满期待。对书充满期待,还有书名中的未来。带一本,去未来。爱书期待未来。有时间会看这本书
20140419购买。没意思,太类似,丢弃。
评分对关于书的书一直没什么抵抗力,总是忍不住去翻,看着那些作者,就仿佛看到同样痴迷的自己。随着电子出版和网络阅读的发展,关于纸质书的命运和书未来的发展方向的谈论就没有停止过,这本书,就是一批读者对这个问题的集中表达。对纸质书的命运,有的人乐观,认为纸质书能与电子书共存,有的人悲观,认为纸质书会被电子书取代。但无论持何种见解,这些读者都热爱纸质书。我认为纸质书是不会绝迹的,正如电视不可取代电影,它们是各有所长的;更何况,纸质书还有广泛的拥护者。在我个人,纸质书和电子书就各有分工、和谐相处。电子书我只读那些短小的文章或一些畅销书、通俗小说,学术专著和严肃文学,我都读纸质书,因为电子版根本无法让我静心、专注,更不用说进行摘录、批注和拓展阅读。在可预见的将来,纸质书不亡!
评分看了一半,实在不能坚持看完。如果是让读书人挑几本书,推荐给未来世界的人,那还有点看头。但整本书,每个作者都在说自己如何爱书,谈论书会不会消亡,那就是啰嗦了。我自己的答案是,旧有形式会日渐式微,有质量的内容会日渐被稀息。至于是否消亡,以十年为单位看,你看看留声机、收音机的现状就可以了;以百年为单位看,你看看宣纸就可以了;如千年为单位看,你看看竹简就可以了。
评分一般吧,每篇都差不多的感觉
评分一群人的命题作文,有老人,有孩子,有学者,有学生。一些篇目文笔极佳,一些篇目啰嗦无趣,并且一些观点我个人实在无法认同。但我着实喜欢《带一本书去未来》这个题目,研究生复试的作文题目便引用了这句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