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托马斯(1935- ),英国著名小说家、诗人、翻译家,迄今共著有九部长篇小说。《白色旅馆》是其代表作,出版当年即获布克奖提名,作者也因此蜚声国际文坛,成为英国一位重量级作家。
《白色旅馆》集历史、幻想、病历、诗歌为一体,运用了叹为观止的叙述技巧和精深独到的思辨方法,是一部极具后现代风格和不朽情感力量的现当代文学经典。
安娜女士因性迷惘和性饥渴而患上歇斯底里症,经常出现幻觉,甚至白日梦。精神病专家弗洛伊德由此判定,安娜女士的梦是通往其潜意识的大门,梦里所做的一切都是愿望的满足,她渴望回到最初的白色旅馆---那个想象中的安全避难所。
“我是谁?”俄狄浦斯的问题千百年来在人类王国里回荡。在安娜女士寻找迷失了自我的旅途中,弗洛伊德是向导。
D.M.托马斯阅读弗洛伊德与荣格的通信时产生灵感,暇想师徒两人如何分道扬镳,先写出一首题为《维也纳、苏黎世、康斯坦茨湖》的小诗,后又繁衍为小说《白色旅馆》。安娜•丽莎的原型是弗洛伊德的弟子欧内斯特•琼斯在弗洛伊德传记中提到的一位女病人,弗洛伊德曾为她做精神分析,并从她口中知悉她与自己儿子有过一段恋情。
小说旨在通过书写安娜的人生际遇,来探讨生命的价值与痛感,探讨人生的“荒谬”与“命运”,或者是“荒谬的命运”,一种萦绕每一个思索着的灵魂、不可逾越的荒谬。
Almost every novel can be read as a distorted Oedipus. Similarly, Lisa Erdmann in The White Hotel also experienced “Eros in combat with Thanatos”, resisted being identified as a Jew, and eventually she did not (choose) to escape her fate and died in the ...
评分Thesis: In Thomas’s book The White Hotel, the female protagonist Lisa Erdmann suffers from hysterical symptoms. Her hysteria is not caused by reminiscences, but from anticipations. In The White Hotel the “unconscious” of Freudian psychoanalysis is Jewish...
“困惑我的念头是,人生究竟是善还是恶。...那个表情痛苦的女人其实心中很快乐,而那个笑逐颜开的女人却很悲哀。正如您敏锐地指出,她们是美杜莎和刻瑞斯!...善与恶的结合构筑出这个世界。”“我们来到人世本该享乐?你可真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D.M.托马斯的文笔和构思绝对牛逼,但读这本书也绝对不是场轻松愉快的经历
评分翻譯soso~而且我覺得這是反佛洛伊德的呀.
评分垃圾箱
评分就是一本黄书,不太喜欢过分直白的构思...
评分文本丰富,可惜作者水平太一般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