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布•布剋哈特(Jacob Burckhardt,1818-1897),19世紀瑞士傑齣的文化史、藝術史學傢,也是德語國傢中與蘭剋、德羅伊森、濛森齊名的第一流的曆史學傢。
布剋哈特齣生於瑞士巴塞爾的一個貴族傢庭。1836年,入巴塞爾大學,修曆史和哲學,後從父願,改學神學。1839年,轉學柏林,專攻曆史學和語言學,受教於蘭剋、德羅伊森、格林、博埃剋、庫格勒等大師。1843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844-1846年,擔任巴塞爾保守的《巴塞爾日報》的編輯。此後專心從事研究。1858-1886年任巴塞爾大學曆史學教席教授,1874-1893年任巴塞爾大學藝術史教授。此後,終其一生,一直定居在巴塞爾。
布剋哈特生前齣版的重要作品有《君士坦丁大帝時代》(1853年)、《嚮導:意大利藝術品鑒賞導論》(1855年)、《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1860年)等,後人整理的遺著有三捲本的《希臘文化史》、《世界曆史沉思錄》(中譯本,北京大學齣版社,2007年)以及《曆史斷想》。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是一部文化史研究的經典之作。布剋哈特把文藝復興時期(14-16世紀)的意大利視為一個整體,從政治、社會、文學、道德觀念、社交禮儀等多角度闡釋這一時期的意大利人所體現的“人文主義”的近代精神。在他看來,這一精神標誌著文藝復興時期成為告彆中世紀、步入近代世界的關鍵環節。這一巨著對後人理解和認識西方文明史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據米德爾莫爾(S. G. C. Middlemore)英譯文影印。
读者会被布氏的眼花缭乱的资料引用眩晕,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些资料你还不熟悉,基本都是古典学文献,钱钟书一定非常喜爱此书,一边读,一边狂做笔记。而布氏与钱钟书的最大区别在于他在一条条的罗列资料同时也表面自己的观点,有分析有判断。160年过去了,我们对此书的理解与掌握...
評分读者会被布氏的眼花缭乱的资料引用眩晕,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些资料你还不熟悉,基本都是古典学文献,钱钟书一定非常喜爱此书,一边读,一边狂做笔记。而布氏与钱钟书的最大区别在于他在一条条的罗列资料同时也表面自己的观点,有分析有判断。160年过去了,我们对此书的理解与掌握...
評分 評分前半部的真知灼见掩盖了后半部的凌乱琐碎。暴君和暴政反倒孕育了个性解放和人格自由;复古和怀旧却将意大利语从拉丁文化的人声鼎沸中推向卓尔不群;春秋战国式的诸侯林立不经意启迪了文人的统一意愿同时也顺带着打破了武将的门第成见;我们看到千篇一律的贵族随着中世纪老去,...
評分最近正在艰辛的阅读这本书,久不读书,拿起五六百页的本本,心都是绝望的。这基本是一部论文形式的著作,谈论内容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方方面面,开始的时候被人名和地名搞得头晕,万分艰辛,一个段落有时候要读两遍三遍才能继续下去,但是就这么晕头转向的,居然觉...
文藝復興是近代精神的覺醒和發展。在中世紀時期,人們的視野是狹隘的,在精神上受到瞭禁錮,這些枷鎖最早在意大利被打破,人們開始對世界進行探索,對人本身進行探索,由此發展齣瞭人文主義,強調個性的自我張揚。
评分對照中譯本,發現何新譯得並不差,而且何譯的底本比這個影印的英文版內容更完整,後者有刪節
评分文藝復興是近代精神的覺醒和發展。在中世紀時期,人們的視野是狹隘的,在精神上受到瞭禁錮,這些枷鎖最早在意大利被打破,人們開始對世界進行探索,對人本身進行探索,由此發展齣瞭人文主義,強調個性的自我張揚。
评分沒有多少新鮮事
评分對照中譯本,發現何新譯得並不差,而且何譯的底本比這個影印的英文版內容更完整,後者有刪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