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政治與族群曆史

土司政治與族群曆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陳賢波,1980年生,廣東澄海人。2008年6月畢業於中山大學,獲曆史學博士學位。現為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興趣為明清社會經濟史。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陳賢波
出品人:
頁數:274
译者:
出版時間:2011
價格:3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36018
叢書系列:曆史·田野叢書
圖書標籤:
  • 社會史 
  • 土司政治 
  • 曆史人類學 
  • 西南 
  • 曆史 
  • 明史 
  • 族群 
  • 文化史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都柳江上遊土司政治與族群曆史的演變,是明以後王朝國傢邊政製度在貴州地方社會的逐步推行和西南諸省開發的縮影。貫穿於當地獨特的曆史和社會文化過程的兩條脈絡,一是土司的存廢及支撐土司政治基礎的土地控製和催科納賦的階序結構的變化,二是當地不同族群階層在不同時代裏對王朝/國傢正統性文化的認同和追求。明初中央王朝嚮貴州黔中交通綫以南溪榖山地的滲透,促成瞭具有衛所背景的爛土司張氏政權在都柳江上遊建立起來。土司張氏取代瞭元代以來當地“蠻官”統治的局麵,也在當地培植齣新的政治經濟秩序。透過不斷圈占土地,確立以土司為中心的地權關係,土司張氏將土著民納入催科納役範圍而逐步形成“土民(苗夷)—部將(苗頭)—土司”的階序結構。這貫穿於明代至清初土司沿都柳江支流自南往北的擴張過程中。這項研究,或可增進我們把握民族地區政治過程與文化特質的發生發展的淵源脈絡和趨嚮,更具整體性地理解曆史上的西南開發既有力地促進國傢整閤,又不斷在族群曆史和文化觀念上強化族群分歧的辯證關係。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上編以正史文集方誌碑文勾勒外部變動和內部重組雙重變奏下數百年土司政治演變,下編由祭文族譜小說口述討論族群曆史文化差異性建構。不僅體現“有幾分材料說幾分話”傳統規範,也摺射“有哪類材料說哪類話”無奈變通。自承未細論宗教儀式和生態環境,多著墨曆史書寫和集體記憶。

评分

學術的觀點不錯,不過論述過程實在看不下去

评分

該書勾勒瞭明初到民國都柳江上遊地區張氏土司政治從建立、擴張到衰落的過程並揭示瞭其對當地族群的曆史觀念和文化認同的影響。明初,張氏爛土長官司在當地建立起來。其後通過平定“苗亂”和清初析分新的土司衙門,張氏土司逐漸控製瞭都柳江上遊兩大支流。清中期改土歸流和開闢苗疆的過程中,流官機構的介入和地方頭人的抗爭使得土司權力不斷被削弱;鹹同苗亂後,地方紳團取代土司成為主導地方事務的主角。張氏土司雖然日漸式微,但長期的土司統治所形成土民—部將—土司的階序結構卻成為瞭當地不同族群社會身份和權利的證明與價值來源。張氏土司傢族精英通過改造祖先故事、建立祠堂和通譜聯宗活動重塑傢族榮譽,藉此提高社會地位。他們製造齣來的祖先曆史成為當地新興族群藉用和模仿的依據,原本地位較低的吳氏通過將祖先改造成土司部將以擺脫汙名和歧視

评分

半部好書。貴州南部“開化”時間較短,文字材料相當有限,作者能進入到一個連溝通都存在巨大障礙的少數民族地方做一個像樣的研究實屬不易。論著大緻上也體現瞭華南學派或稱曆史人類學的精髓,如有不足,其實也可理解。這不是“扶手椅上的人類學傢”,不對,不是“博物館裏的人類學傢”靠拼拼湊湊就做得齣來的,自然其中曆史、現場、理論、材料和分析之間的張力也不能被其所理解。

评分

缺乏理論訓練,材料與結論之間幾乎沒有關聯,論述沒有層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