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君榖, 1927年生,江苏吴县人。历史小说家。曾任职于《申报》,并任“中国青年写作协会”总干事。作品有《抗战史话》、《吴佩孚传》、《黎元洪传》、《杜月笙传》等。每一部出版,总能轰动一时,传诵遐迩,海内外舆论,交相推崇。他“用跑新闻的方法找材料,以做苦工的气力写传记”,与杜月笙往来最密的亲友,也不禁惊佩他“写谁像谁”。这除了说明他的智慧与文学修养外,也正代表他所下的工夫之深。
台湾《传记文学》杂志唯一正式授权版本。
最权威的杜月笙传记,再现上海滩风华与民国恢宏历史
完整收录杜月笙其人生平史料,极具史料价值
历时十余年,详细采录杜月笙门人、亲属、好友的口述,历史小说名家章君榖执笔,杜氏得意门生陆京士亲为校订,著名历史学家沈云龙为全书更正。
生花妙笔,奇人奇事,厚重、流畅、大激荡、大智慧,读来不忍释卷。
杜月笙出身市井,不识之无,以一介平民,名满天下。其人一生事迹充满传奇与神秘气氛。杜氏重然诺,片言解纷,其一生是大时代、大熔炉中的火炼。
——刘绍唐(《传记文学》创办人)
杜月笙(1888-1951) ,名镛,号月笙,近现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上海三大亨”。
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帮助蒋介石镇压工人纠察队,诱杀上海工人运动领袖。1929年出任法租界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当时法租界最高的社会职务。
抗战期间,杜月笙积极组织劳军活动。曾为八路军采办防毒面具、通讯器材。上海沦陷后,杜月笙迁居香港,继续从事抗日活动。震惊中外的“高陶事件”,即为杜月笙与戴笠共同成功策动。
抗战胜利后,帮会的作用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杜月笙只得致力于向工商、金融、交通、文化、新闻等各业中发展势力。国民党失败后,杜月笙再赴香港。1951年8月,在病榻上备受折磨的杜月笙,散尽钱财,将仅存的10万元现金分遗家属后,离开人世。
这部《杜月笙传》,系上世纪50~70年代港台文坛知名作家章君榖的长篇纪实作品,经过详细采录杜月笙身边门人、亲属、好友等口述的杜月笙生平行迹,多加背景资料的扩展和演绎,几经增删修改,并经口授者们集体讨论、认可而后,由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印行。该书出版后,被认为是有关杜月笙其人生平最权威、最完整的传记,颇具历史参考价值。
《亂彈過了則貽笑》 「若是要深入民國時期上海灘的過往,無論是稱呼他『大先生』也好,還是呌他『大流氓』也好,杜月笙總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這是最近重讀章君糓的《杜月笙傳》時我寫下的一句話。對於已是歷史人物的杜月笙來說,寫者紛紜,褒貶亦是两便。祇不過從章君糓寫...
评分私以为近代有两位人杰把“人”做到了极致,一则是本朝太祖,另一则是杜月笙。太祖信奉的人际哲学是一个“斗”字,斗争之后,上天入地,为我独尊。而杜月笙则信奉一个“和”字,以和为贵,别人存铜钿,他存人脉。书中讲杜月笙的第一笔较大的收入,桂生姐考验他,如果是存钱,则...
评分 评分读杜镛传,前半段对黄金荣兴趣颇浓,出处有致,进退豁达,前后两个贵人襄赞,真是大幸大福之人,老来扒灰也不忌讳,对比杜先生的艰难彷徨病殁异乡,也算喜丧了 48年监委选举,吴绍澍推举的是姜豪,有洪门背景,与杜系主流龃龉抗衡。姜豪还有中共关系,活到了2008年,活档案一...
评分在较为周全地了解杜月笙的人生经历之前,对他的粗浅印象,无非是旧日上海滩上一个曾经权势滔天的黑帮老大而已。章君榖的《杜月笙传》洋洋数十万字,却似乎勾画了一个颇出乎意料的形象。 这本书完完整整读下来,没有特别深的感受,或许只是出于一个不豫半途而废的信念而...
: K828.9/4978-14
评分纵观杜月笙的成功之路,其实就是靠诚和义获得各种人的信任,然后把雪球越滚越大,情面、体面、场面三碗面一起吃,有钱一起赚!这是一本讲为人处、赢得他人信任的神书! 可惜江湖义气是统治阶级最排斥的东西,这也注定了他只能在租界帮派林立的上海立足,而无法得到政府当局的重用!
评分作者主观色彩太强,对传主吹捧过甚,而且很多史料未必可靠。
评分洪门的裕云山主徐朗西很鄙视杜,更不给面儿。呵呵~
评分读这本书之前,眼中的杜月笙不过是一个有底线的流氓,读完之后,观感依然不变,多了几分唏嘘敬佩而已,说穿了,作者本身狭隘偏激的立场为本书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人生着实减分不少,让人难以信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