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巴斯蒂安•马拉比
保罗•沃尔克时期对外关系委员会国际经济高级研究员,《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
他在《经济学人》杂志工作了13年,在《华盛顿邮报》编委会工作了8年,主要专注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经济领域。
他的著作包括2004年出版的《世界银行家》(The World’s Banker)和1992年出版的《后种族隔离时代》(After Apartheid),两本书均入选《纽约时报》推荐书目。
这是一部权威的对冲基金发展史,充满了对美国金融界人物戏剧性沉浮的引人入胜描述。在本书中,华尔街的生存之道、美国金融界的商业文化被演绎得出神入化。
本书作者对该行业进行了包括300个小时访谈和无数内部文件在内的深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讲述了关于对冲基金鲜为人知的故事:从该行业的鼻祖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到乔治•索罗斯,再到许多其他不那么出名但在这个领域同样有影响力的人物,从1987年的股市暴跌,到网络泡沫,再到抵押贷款证券的崩溃。在这个过程中,对冲基金参透了市场的玄机,不断赚取巨额财富。它们的创新改变了世界,孕育了特殊金融工具的新市场,改写了资本主义的规则。
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更是通向未来金融体系的窗口。
中国投资的对冲时代 文/刘震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 2010年6月13日,美国大陆航空纽约至北京的CO89航班上,我翻阅着刚在机场买的《华尔街日报》。无意间一篇周六特稿的题目吸引了我:《学习热爱对冲基金》,作者是塞巴斯蒂安•马拉比。从2007年为Bre...
评分可能没有专业背景的人会读的很枯燥很无聊,可是大概了解对冲基金的人会发现写的还挺不错的。 作者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对冲基金各个时代流行的风格:所谓流行,不过是有人能发现新的投资策略。从书里的描写来看,最后几章里面的量化基金恐怕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了。 另外,...
评分豆瓣上对这本书的评价很多都是肤浅的,没有做过股票或者杠杆交易(期货外汇等等),同时缺乏基本的政治经济常识。比如索罗斯做空英镑的交易的思路是欧洲共合体在利率政策上的不同跟汇率稳定机制之间的矛盾。对冲基金袭击的就是汇率稳定机制,那么交易员就需要考虑几个问题: 1...
评分书很不错。但翻译水平太差。翻译者金融功底还不错,但文字功底很差,翻译腔严重。这种从中文句子能够看出英文原文是什么的译作,读起来很费劲。 这是翻译金融类畅销书的矛盾。有金融背景的,翻译水平差;翻译经验丰富的,缺乏金融常识。 我看到译者说,在金融业有十年时间,翻...
评分当时是伦敦早晨八点二十,我坐在133路公交车上,在针线街(Threadneedle Street)。一个小时前我出门上班,公交换火车换公交,居然我不感到累;还有十分钟就到公司开始实习,我居然不感到焦躁。我全神贯注地在读手里的书,《富可敌国:对冲基金与新精英的崛起》(More Money Than...
精髓:去挣央行的钱,去挣巨额大单的折扣(此点存疑,现在暗池和拆单算法进步神速),去挣银行,共同基金这种有明显代理人风险的机构的钱;
评分对冲基金英雄传说:黑天鹅事件,杠杆背后的margin call,竞争对手的倾轧,客户赎回,人才流失,非常时期政府禁止做空。这些都是对冲基金模式的缺陷和挑战!P45 所有新的市场首先都是低效的,这种效率对最早顺应市场的人来说则意味着利润(P292 之后竞争加剧,收益下降,增加杠杆,系统愈发不稳定);P238 在普通的具有流动性的市场,价格通常有效,预测它们是困难的。相比之下,在流动性不充分的市场会有大量的便宜货——但是错误所付出的代价可能也会非常惨重;P280 20世纪70 年代,不称职的中央银行引发了通货膨胀,让商品交易员得以顺势而为;20 世纪90 年代,中央银行坚守不可持续的盯住汇率制,让索罗斯之类的宏观交易员轻易地得手。每一个新的时代都有一种新的失误,为交易员创造新的机会。
评分在思考是不是命或者运的交织。然而有些命和运并不是人人能得到的,能干这行的人,用五个字就是“狠绝无下限”,他们狂妄自大,固执,但也可以瞬间毫不眨眼地选择自打脸,随时赌上一切,随时失去一起
评分内幕不少
评分对冲基金的历史,本书介绍了很多对冲基金的兴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