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in Beavan(科林·比万),早年在英国的慈善团体工作,1992年回到美国从事写作工作。本书英文版出版后,已经向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授予版权。本书吸引了全球许多主要媒体,如《纽约时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的关注与报导。作者因本书受邀参加美国脱口秀节目《科尔伯特报告》(The Colbert Report)、《早安美国》(Good Morning America)等电视。广播节目的访问。他被MSN选为2007年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美国时尚杂志Elle颁给他2008GreenAwards,并称他为“Eco-IIIuminator”。
Colin Beavan的NolmpactMan.com网站与博客,拥有上万名订阅者,吸引了数百万人浏览,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全球十五大环保网站之一。本书同名纪录片《No Impact Man))于2009年美国圣丹斯电影节推出,广获好评。
按照符合环保效率的方式生活,真的有可能吗?
Colin Beaven试图通过自己的无公害项目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他拖着年幼的女儿、携着穿普拉达的妻子踏上了征途。他放弃了塑料,投入了有机的怀抱,成了自行车疯子,切断了家里的电源,尝试把地球从环境危机里拯救出来。他就是无公害侠,这就是他的冒险—一个有趣、好玩又感人的故事:他拿定了主意铁了心,他要在纽约过正常的生活,同时实现对环境的零影响。这意味着不制造垃圾,不往水里排放有毒物质,不使用电梯,不搭乘地铁,不购买带外包装的产品,不用空调,不看电视,不用厕纸……
过无公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他坚持得下去吗?这么生活,让人满意,还是让人生气?我们都注定要变成大手大脚的消费者吗?我们的社会能减少通往可持续生活方式的障碍,让它就像换个灯泡那么简单容易吗?这些就是本次疯狂尝试的核心问题,科林·比万希望藉此告诉我们:无公害的生活,很值得过—它用钱少,更充实,更丰富,更叫人满足。
美国人、欧洲人,以及中国、日本、印度等国的人们,都曾有过无视环境和资源警告的漫长时刻。最常见的反应是漠不关心、不加理睬,而深具讽刺意味的态度则来自于具备经济学知识、科技和社会常识的一些人。后者们会千方百计举出过去的很多例子,包括几百年来不同时期的科学家对科...
评分原文是No Impact Man,正文中译作“无公害侠”,不过,确切地说,No Impact并不是无公害,而是对环境零影响。 这是我跟人民邮电出版社第一次合作,负责的编辑人很好,很负责,书的出版速度也很快。谢谢跟我接洽的韦毅编辑! 这本书类似《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讲一个纽约佬...
评分我看过根据原书拍摄的纪录片。说实话,我本人的改变是:我从看完片子的第二天开始,尽量上班爬楼梯,我已经坚持了十个月了。虽然我只在5楼上班。我开始注意节水,洗菜的水用水桶接出来,冲厕所或者拖地板。当然做的每一小步都是只有很微小的节省,积少成多,就很不容易了。 我...
评分美国人、欧洲人,以及中国、日本、印度等国的人们,都曾有过无视环境和资源警告的漫长时刻。最常见的反应是漠不关心、不加理睬,而深具讽刺意味的态度则来自于具备经济学知识、科技和社会常识的一些人。后者们会千方百计举出过去的很多例子,包括几百年来不同时期的科学家对科...
评分我看过根据原书拍摄的纪录片。说实话,我本人的改变是:我从看完片子的第二天开始,尽量上班爬楼梯,我已经坚持了十个月了。虽然我只在5楼上班。我开始注意节水,洗菜的水用水桶接出来,冲厕所或者拖地板。当然做的每一小步都是只有很微小的节省,积少成多,就很不容易了。 我...
颠覆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有趣的书~
评分我也情愿好多东西都用一辈子,可是连一块橡皮擦都从没用完过。
评分放棄了一切便利性,並不代表失去,反而重新獲得一些不知道什麼時候離你而去的體驗。“有些事,你觉得根本做不到,但那很可能只是因为你根本就没有试过。”
评分旅行次数减少一半,停留时间增加一倍。总体来说很水。好在意厕纸啊。
评分實際上這本才是今年的第一本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