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著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中国禅思想史》、《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屈服史圾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西潮又东风:晚清民初思想、宗教与学术十论》等。
这本书讨论“世界”“东亚”与“中国”、“学术”与“政治”、“认同”与“拒斥”、“国别史”与“区域史”这样一些大问题。
《宅兹中国》书评 ——以国族正统论的维度追述有关“中国”的历史叙述 一 关于“中国”的历史叙述——《宅兹中国》的论述体系 当如今的我们习惯的称自己为“中国人”并把自己的国家成为“中国”,当我们经常在人们的口中听到“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对比之时,很显然...
评分开源与预流 ——读《宅兹中国》随札 葛兆光先生的书向是很有启发性的。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一个文史领域的驽钝后学,我常常会想,葛先生何以会有如此多的开创性的想法呢?记得本科时常和同学谈论葛先生及其思想史的写法以及其他的各种创见,真可谓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二三年之...
评分《宅兹中国》书评 ——以国族正统论的维度追述有关“中国”的历史叙述 一 关于“中国”的历史叙述——《宅兹中国》的论述体系 当如今的我们习惯的称自己为“中国人”并把自己的国家成为“中国”,当我们经常在人们的口中听到“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对比之时,很显然...
评分总体来说,略低于预期,但还是很好的论著。书名源自1963年在山西宝出土的何尊铭文,本义是指周王命何姓诸侯在地理居中的洛阳修宫殿,这是“中国”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此后词义不断演变,最终成为这个古老国家的名称。作者全书围绕“什么是中国”“中国这个意识是怎么形成...
评分阅读绪论时,当我看到葛教授试图对话的范式们,心里不禁一阵激动,因为那些范式真的是我的一根根刺,我真希望葛教授能够逐一将它们一一解构掉,那才解气。可是读完以后,我感觉这本书虽然试图讨论一些问题,但对那些大范式并不构成很大的解构威胁,唯一可以说明的只能是说那些学术史上的大范式是有其潜台词似的政治社会思想文化背景的--这一方面的确是给我们梳理了一下文学史生产的历史政治意义,并摆出了一副委婉的辩解姿态,但换个极端的角度讲,它也可以说什么具有冲击力的都没讲--谁不知道它们是有潜台词的?
评分一开始便把焦虑摆的非常清楚,现代西方各种中国研究(非限于区域研究)对中国在各个意义上的解构。这种焦虑也是我经常遭遇的,尤其读想象的共同体时始终觉得不切肤的地方,中国的国族和欧洲与日本都并无太多相似处。葛的这本和想象异域,通过看与被看,中国对异域的想象和在和异域交往过程中不断被塑造的中国,是个非常有趣的角度,以宋这个内忧外患的朝代为重要的时间点,也很有说服力。最精彩的是对地图的解说那一章。
评分大量材料却没堆砌出有新意的观点,整体可称为杂乱无章,也怪这个选题太过庞大吧,大就难避虚无.
评分虽然扎实但资料太多,问题太大,篇幅太短,很多问题只是草草带过,结果像随笔不像学术作品了。“何为中国”的问题设置也被各种的文献综述淹没了。最后看上去反倒像一个跨学科倡议书。总之就问题而言失之于简单了。
评分读第一编,感觉作者重建“中国史”的气魄很大,读第二三两编,变成中日史学史比较。到结论,感觉是“从周边看中国”的课题论证。从材料到观点都不新鲜。总的来说,就是一本中国学者写的东洋史入门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