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北京大學中文係古典文獻專業研究生畢業,曾任清華大學曆史係教授,現為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曆史係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著有《禪宗與中國文化》、《道教與中國文化》、《中國禪思想史》、《中國思想史》(兩捲本)、《屈服史圾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西潮又東風:晚清民初思想、宗教與學術十論》等。
這本書討論“世界”“東亞”與“中國”、“學術”與“政治”、“認同”與“拒斥”、“國彆史”與“區域史”這樣一些大問題。
葛兆光认为,与欧洲历史不同的中国历史的特殊性,是决定后现代历史学关于现代民族国家的思路与论据不适用于中国民族国家形成过程研究的根本原因。与欧洲不同,中国政治疆域和文化空间的历史趋向是从中心向边缘;由于强大的异族国家的挤压,中国近世民族国家形成于宋代,与近代...
評分 評分本札所记大体出自于《宅兹中国》第七章“边关何处?——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日本‘满蒙回藏鲜’之学的背景说起”。而本章之旨据本书作者葛兆光篇前交代:将从19、20世纪之交,即中国的晚清民初,也就是日本的明治大正之间中国、日本的学术史,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
評分去年夏天,梁清散老师给我推荐了葛兆光先生这本书,当时刚听了复旦大学葛剑雄先生关于中国历代疆域问题的讲座,很感兴趣,于是网上买了来,却一直拖到寒假才看,薄薄三百多页,从上海看到北京看回家再看到上海,一部学术书,看到这个程度,看完后边差不多也该忘记前边...
評分本札所记大体出自于《宅兹中国》第七章“边关何处?——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日本‘满蒙回藏鲜’之学的背景说起”。而本章之旨据本书作者葛兆光篇前交代:将从19、20世纪之交,即中国的晚清民初,也就是日本的明治大正之间中国、日本的学术史,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
野心很大,但僅憑幾篇彙集,難以形成係統的理論體係.
评分大量材料卻沒堆砌齣有新意的觀點,整體可稱為雜亂無章,也怪這個選題太過龐大吧,大就難避虛無.
评分葛的難得是氣度,用瞭許多篇幅把自己未必贊同的他人觀點寫清楚,這不僅僅是學術規範。遺憾他對自己觀點的論證看起來更像是文獻的堆積,而不是邏輯的遞進。本書緒論基本說完瞭全部的話,其他都是材料罷瞭。
评分引發葛教授做這一課題研究的緣起,主要也有三個因素:其一,1895年以後,大清帝國開始走齣“天下”,進入“萬國”,原來動輒便可以“定之方中”(語齣《詩經》)、自信“允執厥中”(語齣《古文尚書》)的天朝,漸漸被整編進瞭“無處非中”(艾儒略語)、“亦中亦西”(朝鮮燕行使語)的世界,繼而不得不麵對諸如“亞洲”、“中國”和“世界”這樣一些觀念的衝擊。為什麼是“亞洲”?究竟什麼是“中國”?中國如何麵對“世界”?看似平常的常識背後,潛伏著一個又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這為重新界定何為“中國”提供瞭主要的曆史背景。其二,當下中國麵臨著不容忽視的內部和外部問題,迫使學術界開始討論關於“中國學”的許多問題。其三,在這個“視西人若帝天”的時代,需要人們從中國的曆史和背景齣發,重新界定“什麼是帝國”、“什麼是民族”。
评分野心很大,但僅憑幾篇彙集,難以形成係統的理論體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