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 综 述…………………………………………………………………………………1
第一节 《新生命》杂志和书局…………………………………………………………1
一 承载蒋介石期望的杂志…………………………………………………………1
二 传扬社会科学的书局……………………………………………………………5
三 自居国民党党刊立场……………………………………………………………9
四 显现新闻本色……………………………………………………………………14
第二节 《新生命》主要作者……………………………………………………………15
一 集结于孤军社……………………………………………………………………15
二 主编周佛海………………………………………………………………………17
三 主编萨孟武………………………………………………………………………22
四 主编陶希圣………………………………………………………………………24
五 主笔梅思平………………………………………………………………………30
第三节 《新生命》研究现状……………………………………………………………33
第二章 研究两大主义…………………………………………………………………………37
第一节 宣传三民主义的重镇……………………………………………………………37
一 构建三民主义体系………………………………………………………………37
二 民生史观的讨论…………………………………………………………………51
三 民族主义的再思考——关于国内民族问题的政策……………………………63
第二节 译著中透露的马克思主义观……………………………………………………72
一 译著概况…………………………………………………………………………73
二 肯定马克思哲学体系……………………………………………………………75
三 批判马克思阶级斗争说及国家理论……………………………………………81
四 推崇考茨基………………………………………………………………………87
五 “新生命”的现实意图…………………………………………………………95
第三章 追究中国现状…………………………………………………………………………97
第一节 中国社会性质讨论的先声………………………………………………………97
一 众说纷纭论中国…………………………………………………………………98
二 高谈阔论的现实需求……………………………………………………………123
三 以社会学为研究方法……………………………………………………………127
四 另一种声音的同时存在…………………………………………………………132
第二节 维护五权宪法……………………………………………………………………141
一 探讨五权宪法的精神……………………………………………………………145
二 矛头指向《新月》………………………………………………………………157
第三节 规范民众运动……………………………………………………………………167
一 国民党农工政策的变迁…………………………………………………………167
二 南京国民政府民众政策的确定…………………………………………………173
三 《新生命》讨论民众运动………………………………………………………182
附录:《党团须知》………………………………………………………………………200
第四章 评说国际政治…………………………………………………………………………209
第一节 国际政治研究的基点……………………………………………………………209
第二节 新年代的旧资本主义……………………………………………………………214
一 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发展…………………………………………………214
二 反动的法西斯主义………………………………………………………………218
第三节 非也,“赤色世界”!…………………………………………………………222
一 “苏俄共产革命,决不适中国”………………………………………………223
二 苏维埃制度与西方文化…………………………………………………………226
三 苏俄现状面面观…………………………………………………………………229
第四节 传达南京政府对日基本态度……………………………………………………231
一 戴季陶盛赞日本国民性…………………………………………………………232
二 蒋介石绵里藏针的一文…………………………………………………………235
三 “日本研究专号”………………………………………………………………238
附 录……………………………………………………………………………………………246
一 《新生命》杂志目录…………………………………………………………………246
二 新生命书局出版的主要书目…………………………………………………………266
三 主要参考书目…………………………………………………………………………270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