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一章 綜 述…………………………………………………………………………………1
第一節 《新生命》雜誌和書局…………………………………………………………1
一 承載蔣介石期望的雜誌…………………………………………………………1
二 傳揚社會科學的書局……………………………………………………………5
三 自居國民黨黨刊立場……………………………………………………………9
四 顯現新聞本色……………………………………………………………………14
第二節 《新生命》主要作者……………………………………………………………15
一 集結於孤軍社……………………………………………………………………15
二 主編周佛海………………………………………………………………………17
三 主編薩孟武………………………………………………………………………22
四 主編陶希聖………………………………………………………………………24
五 主筆梅思平………………………………………………………………………30
第三節 《新生命》研究現狀……………………………………………………………33
第二章 研究兩大主義…………………………………………………………………………37
第一節 宣傳三民主義的重鎮……………………………………………………………37
一 構建三民主義體係………………………………………………………………37
二 民生史觀的討論…………………………………………………………………51
三 民族主義的再思考——關於國內民族問題的政策……………………………63
第二節 譯著中透露的馬剋思主義觀……………………………………………………72
一 譯著概況…………………………………………………………………………73
二 肯定馬剋思哲學體係……………………………………………………………75
三 批判馬剋思階級鬥爭說及國傢理論……………………………………………81
四 推崇考茨基………………………………………………………………………87
五 “新生命”的現實意圖…………………………………………………………95
第三章 追究中國現狀…………………………………………………………………………97
第一節 中國社會性質討論的先聲………………………………………………………97
一 眾說紛紜論中國…………………………………………………………………98
二 高談闊論的現實需求……………………………………………………………123
三 以社會學為研究方法……………………………………………………………127
四 另一種聲音的同時存在…………………………………………………………132
第二節 維護五權憲法……………………………………………………………………141
一 探討五權憲法的精神……………………………………………………………145
二 矛頭指嚮《新月》………………………………………………………………157
第三節 規範民眾運動……………………………………………………………………167
一 國民黨農工政策的變遷…………………………………………………………167
二 南京國民政府民眾政策的確定…………………………………………………173
三 《新生命》討論民眾運動………………………………………………………182
附錄:《黨團須知》………………………………………………………………………200
第四章 評說國際政治…………………………………………………………………………209
第一節 國際政治研究的基點……………………………………………………………209
第二節 新年代的舊資本主義……………………………………………………………214
一 一戰後資本主義的矛盾與發展…………………………………………………214
二 反動的法西斯主義………………………………………………………………218
第三節 非也,“赤色世界”!…………………………………………………………222
一 “蘇俄共産革命,決不適中國”………………………………………………223
二 蘇維埃製度與西方文化…………………………………………………………226
三 蘇俄現狀麵麵觀…………………………………………………………………229
第四節 傳達南京政府對日基本態度……………………………………………………231
一 戴季陶盛贊日本國民性…………………………………………………………232
二 蔣介石綿裏藏針的一文…………………………………………………………235
三 “日本研究專號”………………………………………………………………238
附 錄……………………………………………………………………………………………246
一 《新生命》雜誌目錄…………………………………………………………………246
二 新生命書局齣版的主要書目…………………………………………………………266
三 主要參考書目…………………………………………………………………………270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