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哈贝马斯(1929一)

德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哲学家和衽会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l929年生于杜塞尔多夫,五十年代前期先后在哥廷根、苏黎世和波恩上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后期曾在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担任阿多诺的助手。六十年代先后任海德堡大学哲学副教授和法兰克福大学哲学与社会学教授。1971年至l980年担任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科技时代生存条件”研究所所长,1983年回法兰克福大学任哲学教授,至1994年退休。哈贝马斯知识渊博,学术兴趣广泛,并有着?烈的现实关怀,其理论的核心可以说是通过批判理论的“语言学转向”,以交往行为理论来捍卫启蒙的现代性立场。主要著作除本书外还有:《公共领域的结构变迁》(1962),《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1968),《认知与兴趣》(1968),《后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1973),《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1976),《交往行为理论》(1981),《话语的伦理学》(1991),《后形而上学思想》(1992)。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德)哈贝马斯
出品人:
页数:447
译者:曹卫东
出版时间:2011-1
价格:3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715829
丛书系列:人文与社会译丛
图书标签:
  • 哈贝马斯 
  • 哲学 
  • 现代性 
  • 法兰克福学派 
  • 西方哲学 
  • 政治哲学 
  • 思想史 
  •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简介:

本书收录了哈贝马斯的十二篇讲稿,它们是对于法国后结构主义激进理性批判的回应,也是对康德之后欧洲哲学主流全面而公允的评估。哈贝马斯追踪了导致我们当代处境的那些历史转折点,通过与过去和现在批评家和理论家的广泛对话,试验了他有关后现代话语之适当形式的观点。关于乔治·巴塔耶、米歇尔·福科、雅克·德里达和科尔内利乌斯·卡斯托里亚迪斯的章节尤其值得关注,它们堪称晚近德法思想之间相互影响的最早成果。

导读:

导读:

在有关从现代性转向后现代性的热烈论争中,哈贝马斯的介入注定要引起最广泛的讨论,他的成就无疑在于把论争的水准提高了几个层次。

——马丁·杰

对于任何并非专研哈贝马斯著作的人,这些讲稿提供了进入其思想的最佳门径。

——彼得·C.霍奇森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按语:在此书中哈贝马斯为自己的交往行为理论确立了一个极宏大的思想史视野,而且单就围绕现代性的思想史本身的梳理而言也是极精彩的。哈贝马斯说,现代性哲学的第一人是黑格尔,因为黑格尔才将历史(有限性、主体性)升为哲学的原则。黑格尔虽然在早期曾徘徊在主体间的和解...  

评分

这本书共十二章,章章堪称精华。唯一的译本说,它们是对法国后结构主义激进理性批判的回应,也是对康德之后欧洲哲学主流全面而公允的评估。当然评估的背后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推销自己的交往行为理论,这和康德的批判如出一辙,依次否定前人的理论,找出错误和忽略地方,并以...  

评分

这本书共十二章,章章堪称精华。唯一的译本说,它们是对法国后结构主义激进理性批判的回应,也是对康德之后欧洲哲学主流全面而公允的评估。当然评估的背后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推销自己的交往行为理论,这和康德的批判如出一辙,依次否定前人的理论,找出错误和忽略地方,并以...  

评分

这本书共十二章,章章堪称精华。唯一的译本说,它们是对法国后结构主义激进理性批判的回应,也是对康德之后欧洲哲学主流全面而公允的评估。当然评估的背后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推销自己的交往行为理论,这和康德的批判如出一辙,依次否定前人的理论,找出错误和忽略地方,并以...  

评分

这本书共十二章,章章堪称精华。唯一的译本说,它们是对法国后结构主义激进理性批判的回应,也是对康德之后欧洲哲学主流全面而公允的评估。当然评估的背后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推销自己的交往行为理论,这和康德的批判如出一辙,依次否定前人的理论,找出错误和忽略地方,并以...  

用户评价

评分

读了大半年。从黑格尔到福柯,在这条寻求从主体性中解脱的斗争之路上,一个个先哲不断陷入困境。直面并抗争的,寻求超越的,设法解构的都无一例外没能或击碎,或摆脱,或拆解主体性。到这里,我们或许需要反思是否我们选择了一条错误的斗争之路,亦或是主体性就是一个无法打破的牢笼?在哈贝马斯看来,斗争的支点错了,立足于主体性而试图打破主体性的斗争不会成功,在这种情境下主体性是一种情景和争执的战场,只要斗争继续,它将无处不在。相反哈贝马斯呼唤我们回到黑格尔早期,回到黑格尔在主体性与主体间性间徘徊的时刻,选择另一条路,“理性表现在交往行为中并与各种自成总体性的传统、社会实践...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条基于生活,沟通,理解和共识的路或许可以帮助人们走出现代性的困境。

评分

比较艰涩

评分

黑格尔洞察到主体性原则的片面性,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将导致传统伦理生活总体性的分裂。在哈贝马斯看来,这是现代性问题的核心。青年黑格尔也曾用“爱和生命”观念中的主体间性力量反抗理性权威,但终究走向了绝对精神的虚假解决。在黑格尔之后,哈贝马斯辨别了现代性批判的三条道路:黑格尔左派、黑格尔右派与尼采。尼采传人又分为两支:一是海德格尔到德里达;二是巴塔耶到福柯。黑左用劳动取代自我意识,但无法将劳动作为主体间性来把握,实际上是把理性安置在行动主体的目的合理性中。黑右(施密特等)则用一个绝对的国家观念扬弃市民社会,最终走向极权。尼采的审美形而上学作为理性的他者无法作为与客观认识和道德认识想通的理性环境。德里达的解构分析逃入文学批评,试图逃脱自我指涉的困境,福柯谱系学则陷入权力的经验分析和先验作用的悖论中。

评分

从现代的时间意识总括说起,围绕着主体理性的无限扩张从黑格尔深陷主体哲学直到最近的福柯,无论怎样腾挪转换实质上都未跳出主体性的框架。那么是否这条路本身就有问题?交往理性也未必不是一种虚设,毕竟有言语、行动能力的主体共同建立自主的公共领域尚需足够开放的民智和抗争策略上的自我组织力。但不论如何,反对后现代虚无的深渊、对社会整体生活方式的要求都是有现实关切的热度的,读来心有戚戚焉。正义的实现尚需共同不断努力,良好的生活仍要孤身不懈追逐。

评分

比较艰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