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威尔(1903—1950),原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英国记者、小说家、散文家和评论家。乔治·奥威尔一生短暂,但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作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 “一代人的冷峻良知”。其代表作有《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
简介:
乔治·奥威尔不仅是二十世纪最摄人心魄的对抗性作家,他的散文和评论随笔被很多人认为甚至比他的小说还要精彩。本书收录了奥威尔最有影响力的文学随笔共三十二篇,通过这些观点鞭辟入里、风格明晰简练的檄文,奥威尔想让我们发现,我们自己是如何思考的;想让我们知道,我们真实的感受到底是什么;他还想让我们理解,我们到底是谁。
导读:
多一个人读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安东尼·伯吉斯
奥威尔的写作深深刺穿了知识分子的伪善。
——本·瓦滕伯格
与那些先意承旨、揣摩风向、首鼠两端的知识分子用貌似深奥的花言巧语讨好权力不同,他(奥威尔)从不谄媚权力,他的文字清晰、准确、简洁,如同一扇明净的玻璃窗。透过他的文字,我们看到他所生活的那个真实世界和他的真诚思考。
——徐 贲
米兰·昆德拉曾经评价奥威尔,说他的小说流毒就在于它将一种现实无可挽回地缩小在纯政治的范围内,而且只局限在这一范围的否定面上。按照昆德拉的说法,奥威尔最可恶之处就是把生活缩小成了政治,又把政治缩小成了宣传,因此不管奥威尔的主观意图是什么,他的小说自身就构成了...
评分摘自《河北青年报》 徐 贲 乔治•奥威尔(1903~1950)在《我为什么写作》中回忆道:“在很小的时候(大约五六岁),我就知道,自己长大以后要当作家。在十七岁到二十四岁期间,我曾经想放弃这个念头,不过,我那时就明白,放弃写作,是强暴我的真实本性的,我迟早会安定...
评分 评分摘自《河北青年报》 徐 贲 乔治•奥威尔(1903~1950)在《我为什么写作》中回忆道:“在很小的时候(大约五六岁),我就知道,自己长大以后要当作家。在十七岁到二十四岁期间,我曾经想放弃这个念头,不过,我那时就明白,放弃写作,是强暴我的真实本性的,我迟早会安定...
评分文/吴情 米兰·昆德拉曾评价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小说是伪装成小说的政论。他认为,“奥威尔跟我们说的东西,完全可以在一篇随笔或者一篇论战文章中说出(甚至说得更好)。”诚然如此,这位以《动物农场》和《1984》享誉世界的小说家,作品中一以贯之表现其反极权主义...
关在房间里的理想,出不去
评分有趣 严谨
评分关在房间里的理想,出不去
评分挑了几篇看,其中《一个图书评论者的自白》蛮好
评分SM/成功崇拜/权利崇拜/民族主义/极权统治间密切相关,却未被深入探究。塑造世界的全部力量都产生于激情——民族自豪感/领袖崇拜/宗教信仰/战争狂热,而自由主义者却视其愚蠢,从而失去激情丧失了行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