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贝纳特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历史系高级讲师,作品有《南非乡村隐藏的斗争》(合著,1987)、《二十世纪的南非》(1994)、《二十世纪南非的种族隔离》(合编,1995)、《南非资源保护主义的兴起:1770—1950》(2003)、《社会史与非洲环境》(合编,2003)、《环境与帝国》(合著,2007)。
彼得·科茨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讲师,著有《阿拉斯加输油管之争》(1991)、《自然:西方古代以来的观念》(1998;2005)、《美国人对移民和入侵物种的感知》(2007)。
两位英国学者尝试打破政治、地理和学科分界,将比较研究运用于环境史,考察经济文化变迁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本书以人对自然的态度作为主线,以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中期为重点,从广阔的视角描述了荒野被驯化的过程,勾勒出现代环境主义兴起的脉络,也涉及土著与环境关系的变化。本书努力平衡环境主义的思想倾向,强调“自然”概念的文化烙印以及环保政策对弱势群体的影响,关注以人为本和社会公正。
摘自《中国保险报》 作者:楠 欣 当下,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话题,即便是家庭主妇也不会对全球暖化这种话题感到陌生。但是,我们对自己所生存、所生活的环境并非如想象般的了解。说起人口过剩、资源枯竭一类的环境问题,大众往往会把这些问题简单化为纯粹的技术...
评分摘自《读书》 作者:庞冠群 印象中,欧洲人是善于保护传统的,他们对于各种文化遗产总是小心翼翼地加以呵护。因此,如若被告知欧洲某地的某种象征物或仪式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的话,我多半是不会怀疑其真实性的。然而,霍布斯鲍姆与五位英美学者共同撰写的《传统的发明》...
评分摘自《读品》 作者:肖澜 李海默 今春,中国北部地区又有小范围的沙尘暴发生,提到沙尘暴,一般人都会马上想到这是不注意环保的后果,应该用环保的方式来处理解决。这是不错的,只是问题在于真正的“环保”应该首先是完全懂得了“环境”的含义与历史,进而因应这些要素...
评分摘自《中国保险报》 作者:楠 欣 当下,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话题,即便是家庭主妇也不会对全球暖化这种话题感到陌生。但是,我们对自己所生存、所生活的环境并非如想象般的了解。说起人口过剩、资源枯竭一类的环境问题,大众往往会把这些问题简单化为纯粹的技术...
评分摘自《读品》 作者:肖澜 李海默 今春,中国北部地区又有小范围的沙尘暴发生,提到沙尘暴,一般人都会马上想到这是不注意环保的后果,应该用环保的方式来处理解决。这是不错的,只是问题在于真正的“环保”应该首先是完全懂得了“环境”的含义与历史,进而因应这些要素...
一种发展的思考与探索,尤其是国家公园部分很有借鉴价值。
评分如何在环境末日论和返祖小清新中开辟一条新思路,环境保护主义内涵的不断变化,从功利主义的特别类别资源保护到生态取向的整体公园和保护区保护,对待商业化和商业开发的不断争论,技术官僚的形成和学科知识的兴起,利益相关者是如何协商斗争和妥协。值得再读的好书
评分文献课的教材还挺有意思的,虽然不喜欢环境史
评分一种发展的思考与探索,尤其是国家公园部分很有借鉴价值。
评分前面读来令我回想了一下数年前的资源环境经济学课堂。后来国家公园一节提到了荒野概念的文化建构。结论梳理了从资源保护主义到环境主义。作者特意提到他们写的是一部环境史而不是环境主义的历史,不能仅用“破坏”概括一切,有的时候是“转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