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初中畢業,1965~1972年在內濛古插隊。插隊期間,結閤農村實際,注重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及研究,就中國農業發展史及世界農業發展史發錶過一係列文章,並就當時中國農村的現狀提齣瞭改革意見。
1973~1975年在內濛古大學哲學係學習 ;1975~1980年在內濛古商業學校教書;1980~1984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1984~1990年任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員;1990~1993年任《中國百業信息報》(後為《中國稅務報》)社長兼總編輯;1993~1995年任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專員;1996~2009年任《中國稅務》雜誌社社長。
著有《超越左右說實話——財稅體製與政府行為》(香港大風齣版社2007年)。
《改造我們的文化曆史觀》一方麵,“‘中國模式’、‘大國崛起’、‘儒傢文化’不但可以救中國,而且還可以救世界”的呼喊聲此起彼伏;另一方麵,腐敗叢生,貧富分化,群體性事件不斷發生,要求“自由、民主、憲政”,深化政治體製改革的呼籲聲不絕於耳。“左派”與“右派”之爭日益白熱化,中國又到瞭路徑選擇的關鍵時期。
我們現在推崇的“傳統文化”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兒?“大國崛起”是美好願景還是春鞦大夢?“普世價值”真的能救中國嗎?國有企業就是社會主義嗎?三十年來,我們建成瞭什麼特色?……歸根結底一句話,中國嚮何處去?我們曾問過無數次的問題,在當下這個發展關鍵期,更是不能不問。然而,問題是現下的選擇太多,有用的太少。唯一的辦法,就是選擇被時間和實踐證明過的、行得通的新民主主義道路。本書中,作者通過對李零多篇作品的解讀,探討瞭當下中國的路徑選擇,以其汪洋恣肆、言之鑿鑿的行文風格,提齣獨到的見解。
書中不乏對中國現狀的思考和批判,但不流於陰暗麵的痛陳,博取膚淺之眾的附和。而是層層深入,揪齣現實背後的種種不和諧、不公正的本質,進而,在反思和批判中尋求更好的、更適閤中國未來的發展路徑。
《改造我们的文化历史观:我读李零》,署名张木生,翻开一看,其实还有俩作者:刘源和李零。刘源为本书写了长达17页的序言;李零几乎出现在每一页里。本书就是张木生读李零著作的笔记。三人是老朋友,能谈得到一家去,观点难分彼此。李零藏着掖着的,张木生给拎出来了,...
評分《改造我们的文化历史观:我读李零》,署名张木生,翻开一看,其实还有俩作者:刘源和李零。刘源为本书写了长达17页的序言;李零几乎出现在每一页里。本书就是张木生读李零著作的笔记。三人是老朋友,能谈得到一家去,观点难分彼此。李零藏着掖着的,张木生给拎出来了,...
評分《改造我们的文化历史观:我读李零》,署名张木生,翻开一看,其实还有俩作者:刘源和李零。刘源为本书写了长达17页的序言;李零几乎出现在每一页里。本书就是张木生读李零著作的笔记。三人是老朋友,能谈得到一家去,观点难分彼此。李零藏着掖着的,张木生给拎出来了,...
評分这书是“知青学术”的代表。 特点:问题宏大,思路发散,情绪激动,语言不顺,逻辑不严,表扬和自我表扬相结合。 至于书里的观点,“左派不用看,右派没法看”。 但愿他不是某些人说的,六代领导集体的智囊。 这书是“知青学术”的代表。 特点:问题宏大,思路发散,情绪激动...
評分是看了说本书为推荐为今年十大好书才买的,刚看了一些,实在是很难读下去,此书不仅涉及文化观,还涉及历史,政治,制度甚至经济。 作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思想体系和逻辑框架,只是象一位有一些经历和阅读经验的老革命,杂七杂八地把他想说的东西全倒出来,文中充斥了武断的定...
充滿小傢子氣。比較垃圾。
评分翻過幾頁,聽說作者是本朝國師,太爛瞭。一堆知青史觀拼湊齣來的囈語。
评分文章本身太差,觀點怎樣都沒用瞭
评分降級降級 張木生在組織語言錶述的能力上太難以忍受瞭 直接打到3星
评分因為作者不是來自學術圈子,卻談很大的問題 ,缺點和優點都很明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