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证精神》作者奥古斯特·孔德从人类思辨发展的“三阶段”(即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阶段)出发,论证了人类思辨在宗教上、哲学上和社会组织形式上的相应表现,进而把人类社会历史完全归结为人类理智发展史。《论实证精神》作者认为社会同自然本质上完全一样,所以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完全可用于社会研究。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社会学奠基人。
孔德:实证主义创始人,最早提出社会学一词,圣西门秘书,改良主义,人道教,秩序与进步 人类思辨发展三阶段:神学阶段(拜物教,直觉认识),形而上学阶段(保留着习惯倾向于绝对知识的基本知识,并不运用超自然因素,以实体或人格化的抽象物代之),实证阶段 实证哲学:逻辑性和...
评分孔德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有三个阶段: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阶段。早期神学的存在是必然的,因为它作为人们认知活动的基点,满足了人总倾向于研究绝对的、不可知的事物的需求,人们以此为基点进行认知和思考。在神学统治的时期,神学与政治密不可分,它就如卢梭所说的立法者...
评分1 写作目的在于界定实证哲学的真正基本精神。(实证哲学是什么) 1 实证哲学的特点在于逻辑性和科学性。(它的优点) 2 为了解释逻辑性和科学性,需要重述人类整个认识演变的重大规律,即三个阶段的理论。(这个理论是适用于人类发展规律的;我们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第...
评分孔德为阐述实证主义花了十几年写就了洋洋洒洒六卷本的《实证主义教程》,并身体力行推广他的理念,算是一位西方思想界的重要人物了。然而中文的孔德作品至今为止却只有这一本不足百页的小册子《论实证精神》,这就相当悲剧了。 Positivism,Positive Philosophy,中文翻译成实...
评分这个是社导的读书笔记~万一徐老师找到这里了。。老师我不是抄的啊~11307090045 在《论实证精神》一书中,孔德把人类思辨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在孔德看来,这种阶段是由人类的认知规律所决定的,而在他著书的年代,他认为人类已经到了第三个阶段,即实证阶段,并给出了他...
其时主要谈的是教育问题(由教育而达至社会变革,柏拉图、卢梭无不如是),而宗旨在于从精神上重整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混乱秩序。最令人感佩的是,孔德是个真正的实践者,他说他要从无产者的教育入手,于是他就真的给鞋匠钟表匠授课,真是了不起。
评分孔德的实证主义蕴含着进步观和末世论,“实证真理”将成为新的弥赛亚。
评分第一感觉,孔徳是站在比较高的位置上审视社会,文字真诚不卖弄。书中有错别字,还有49页的脚注写“暗指康德。这显然表明对康德并不理解。——原注”???逗我呢?作者批判康德,会说自己并不理解他??难道是我没看懂吗?有的地方翻译有问题,像是肯定句翻译成了否定的意思,语气不对。看完了。还有一处也是写的原注。读到后面的部分,越来越觉得孔徳类似传教士,想想当时的社会环境,孔徳的实证哲学是有用的,可能他个人力量十分有限,而实证的目标又是要行动和改变,所以他才会成立实证协会,讲授天文学。第二三部分感觉他已经飘了起来,不再从学理上论述实证哲学兴起发展的必然性,而是越来越激动,似乎十分想要践行这一新哲学。我的个人感受是,孔徳是一个很真诚,纯粹的人,但他过于乐观或是过于单纯了,还不够强大和深刻吧。
评分孔德将未来世界的桂冠交于实证哲学,他满怀希望地将当时社会问题的解决寄予这种精神(道德)重建。孔德认为意识、知识与社会的变迁是一体的,他已感知社会超越于个人的存在,而知识终将走向相对的深刻。
评分实证说的是,不追求绝对的起源问题(拖长人的意志),而是放眼于相对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将此新哲学的位置摆明,是拜物教,多神教的后发展品。阐述清楚实证哲学的内容,社会意义。道德教育只有实证哲学完成,神学无法达到。二、没仔细看。否定了神学,强调人类整体。三、在新哲学(百科全书)中,有两条分科路线。历史的,学理的。后者是按学科依赖,衍生(次第互相依存)关系;前者是学科出现发展顺序……从而,科学有三个,物理,生物,天文-化学。【让人称赞的是,他的对象是群众无产阶级的普及教育,有点类似Marx】【天文学不复杂,数学复杂后,就否定了他的摇篮地位,说变成了御座hhhh很有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