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初中毕业。1969年去陕北农村插队,三年后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回京后在一家街道工厂做临时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始有小说、散文、剧本等作品发表。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老屋小记》;散文《我与地坛》、《好运设计》、《病隙碎笔》;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中篇1或短篇4》;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等。
《务虚笔记》内容简介: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务虚笔记》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隔着咫尺的空间与浩瀚的时间,作家将带着读者凝望生命的哀艳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这是作者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行文优美、凝练,情感真挚、厚重,且好读,处处透映着一种对人世沧桑的如泣如诉、似幽似怨的伤感与领悟。
残疾的无力与爱情的伟大的对峙,继续穿越这孤独苦痛,追寻一丝存在过的痕迹,追寻生命未知的意义。而这最终的空旷与虚无就是无法摒弃的残疾,与生俱来,每个人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不同的残疾形式,是终点也是起源,是随机推开一扇扇门的宿命选择,亦是我们渴望填满的终极欲...
评分一直信奉好的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觉得读书就是一种感知接受作者的思维,人生观的一种行为,更甚者,就是灵魂对灵魂的影响,碰撞,相互感知。这样,文字之于书籍的感觉,就像是以椟呈珠,椟若粗鄙简陋,则衬得珠黯然失色,但椟若是华丽灿然,也是难免喧宾夺主,使人忽视思...
评分一部半自传体小说。一部可以随处翻开当散文读的小说。也是我唯一真正喜欢的一部小说。 只要看过《我与地坛》的人就可以想像出作者在这部小说里用的是怎样一种语言风格。将散文的风格融入小说,将哲学的思索融入小说,乃至融合后仍情节有趣,我不得不说,在我眼里,在我的阅读经...
评分史铁生老师去世了。我甚至没有去他的地坛看一看。 从大一偶然借到他的《好运设计》到《务虚笔记》,买过很多套,送人,自己也读了多少遍,曾经深陷其中。觉得自己是O也是Z,其实是那心绪与消息,纠结与无言吧。 直至大学毕业后,接触佛法,心思在它处,就没在碰这书。后来...
评分残疾的无力与爱情的伟大的对峙,继续穿越这孤独苦痛,追寻一丝存在过的痕迹,追寻生命未知的意义。而这最终的空旷与虚无就是无法摒弃的残疾,与生俱来,每个人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不同的残疾形式,是终点也是起源,是随机推开一扇扇门的宿命选择,亦是我们渴望填满的终极欲...
那一年往后的任何阅读行为不过为了回归此处。
评分这是一部写尽人生的著作,走进去,却不容易走出来……值得一读。
评分这是我第二次看《务虚笔记》,这次才感受到字母代称的写法有多妙,我第一次看是看不太懂这种形式的,它有意造成了一种模糊的时间流和模糊的空间定位,能更好地包裹着史铁生温厚·认真·诗意·无差别·上帝式·参与感的人生体悟四处散落,几乎要把他所有的经历和体会放进这些人物里,甚至你将他们看作一个人的各个阶段一个人的各个碎片我觉得都是可以的。由一件死亡事件牵出来各个人物人生轨迹的追溯,分摊成一组组的际遇故事,这样一种长篇小说的安排都是极其惊艳的。是我们太多人不懂欣赏史铁生了,他是我心中能因自我束缚拥有完美人格的作家,希望自己过几年再看看看看能否够上他的脚趾头。这本书也挺有气场的,没有花里胡哨的腰封,就挑了个舒服的纹理书皮,简简单单书名作者,却一点也不过时。
评分almost finished。读起来真的感觉更像是笔记,确切的说是草稿。作者真的是一个很能静下心来思考的人,由一个简单的小事物引发出无限长远的遐想与深刻的思考。很喜欢其中的某些句子,也在尝试解读某些意象。如果不是因为反感用字母指代人物,章节碎片化,可以给五星了。
评分历时大半年,重读了此书,三个人的碰撞,带来很多新的发现和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