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城市 空間生產

東亞城市 空間生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郭恩慈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用者為本設計實驗室主任、設計理論及文化副教授

巴黎第三大學普遍及比較文學係博士;

主力於研究都市文化、高齡社會生活環境、中國現代設計史;

近期著作有《中國現代設計的誕生》(閤著者:蘇玨)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活躍長者生活方式研究》

出版者:田園城巿
作者:郭恩慈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11-6-14
價格:0
裝幀:
isbn號碼:978986620422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城市研究 
  • 城市 
  • 香港 
  • 社會學 
  • 空間 
  • 都市與空間 
  • 郭恩慈 
  • 城市文化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內容簡介

從「現代化城市」齣發、穿越更迭的街道,貼近每一個行走其中的「人」

──每一個在城市中行走的漫遊者都應該閱讀的空間文化論述

消費社會如何運籌、生產,進而創造都市新地景?

人們在都市街道日常的自然活力又如何在資本擴張、流動之中重新發現、滅絕又重新生發?

本書試圖揭露全球都市空間如何透過全球化經濟與消費進行內在形構,援引知名文化理論傢大衛哈維(David Harvey)、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以及後現代地理論述學者索亞(Edward soja)等重要理論,深刻剖析東京六本木新城、神樂(土反)的町營造運動,上海外灘、香港利東街與屯門公園等在地城市街居空間在全球化年代所展現齣的新麵貌。

「郭恩慈經由大衛.哈維對資本主義空間生產的理論閱讀做為她的寫作起點。哈維以空間生產重構馬剋斯理論的空間嚮度、分析資本積纍的擴張力量,同時整閤空間,以時間消滅空間,以及,以自身形象創造地景,然後,為積纍的飢渴所催逼,以便為進一步的積纍開闢道路,建構齣資本主義空間生產的創造性破壞過程。這是潛藏在工業化、都市化、資本主義化、全球化、甚至西方化的背後,最重要的力量。這是現代性建構,也是現代建築的空間文化形式所錶現的意義。郭恩慈以此探索,在全球化年代,東京、上海、香港的城市文化,在全球化年代所開啟的新生活方式。這是一個不容易的工作,卻是一個揭露在地社會結構與社會關係的必要研究。」──夏鑄九,颱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本書特色

作者郭恩慈以多年深厚的空間理論閱讀以及長時間的關注,對東京、上海,以及自己所在的香港進行瞭深刻的社會學觀察;充滿人性關照的理論書寫,從城市齣發,關注著每一個尋常人與社區的在全球化結構下的扭麯與變形。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作者:黃宗儀、賴彥甫 原文刊於:《台灣建築》NO.197,頁96-98。(http://www.ta-mag.net/latest.htm) 來源:http://geosheep.pixnet.net/blog/post/42348891-%E8%AA%B0%E7%9A%84%E6%9D%B1%E4%BA%9E%E5%9F%8E%E5%B8%82%EF%BC%9F%E5%BE%9E%E9%83%AD%E6%81%A9%E6%85%88%E7%9A%8...

評分

作者:黃宗儀、賴彥甫 原文刊於:《台灣建築》NO.197,頁96-98。(http://www.ta-mag.net/latest.htm) 來源:http://geosheep.pixnet.net/blog/post/42348891-%E8%AA%B0%E7%9A%84%E6%9D%B1%E4%BA%9E%E5%9F%8E%E5%B8%82%EF%BC%9F%E5%BE%9E%E9%83%AD%E6%81%A9%E6%85%88%E7%9A%8...

評分

作者:黃宗儀、賴彥甫 原文刊於:《台灣建築》NO.197,頁96-98。(http://www.ta-mag.net/latest.htm) 來源:http://geosheep.pixnet.net/blog/post/42348891-%E8%AA%B0%E7%9A%84%E6%9D%B1%E4%BA%9E%E5%9F%8E%E5%B8%82%EF%BC%9F%E5%BE%9E%E9%83%AD%E6%81%A9%E6%85%88%E7%9A%8...

評分

作者:黃宗儀、賴彥甫 原文刊於:《台灣建築》NO.197,頁96-98。(http://www.ta-mag.net/latest.htm) 來源:http://geosheep.pixnet.net/blog/post/42348891-%E8%AA%B0%E7%9A%84%E6%9D%B1%E4%BA%9E%E5%9F%8E%E5%B8%82%EF%BC%9F%E5%BE%9E%E9%83%AD%E6%81%A9%E6%85%88%E7%9A%8...

評分

作者:黃宗儀、賴彥甫 原文刊於:《台灣建築》NO.197,頁96-98。(http://www.ta-mag.net/latest.htm) 來源:http://geosheep.pixnet.net/blog/post/42348891-%E8%AA%B0%E7%9A%84%E6%9D%B1%E4%BA%9E%E5%9F%8E%E5%B8%82%EF%BC%9F%E5%BE%9E%E9%83%AD%E6%81%A9%E6%85%88%E7%9A%8...

用戶評價

评分

作者多方援引,對香港利東街、上海新天地和上海外灘建築“仕紳化”進行瞭批判,讀罷不禁思考文化保育與消費主義之間的矛盾以及可能存在的陷阱。

评分

無論是馬剋思主義還是新馬,它們首先讓我佩服的不是理論對現實的解釋能力,而是它的批判力,這基於歐洲大陸的道德哲學。人和社會都要有一個終極目標,為瞭利益最大化的行動主義實用但不道德,正是因為這樣建構主義的方法論纔會顯得不夠神聖。康德說:“人是目的,永遠不可把人用做手段”,我雙手贊同。

评分

我個人還是偏好人類學的研究方法,但郭恩慈對於構建本土化的話語還是頗有見解。

评分

不太適閤做啓濛的啓濛。

评分

每日的自我解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