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军(1907.7.3—1988.6.22),原名刘鸿霖,出生于辽宁省义县沈家台镇下碾盘沟村,即现凌海市所属大碾乡人,笔名三郎、田军、萧军。1934年10月创作了著名的《八月的乡村》。《八月的乡村》的出版不但显示了抗日文学的实绩,也奠定了萧军在文坛上的地位。从此,他与萧红成为“东北作家群”的著名代表。“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原自一身轻。”萧军生前的这两句诗就是这位著名作家的精神写照。
《为了爱的缘故: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讲述了:这里所辑存注释的几十封书简,大部分是萧红于一九三六至一九三七年间,由日本东京寄回来的:也有几封是她回国后,又去北京,由北京寄到上海的。
我为她寄去日本的信件,由于当时国内和日本的政治环境正是十分恶劣,不宜于保存在身边,一旦被日本“刑事”搜出,而发现她的左翼作家身份,这会增加无限的麻烦。当她去日本之前我就告诉她,信读过以后,马上就焚毁或消灭掉,不要留下任何痕迹,因此,我给她的信就一封也没遗留下来。至于如今留下的几封,这全是后来她从北京带回来的。
关于这批书简还能够存留到今天,居然还能够和读者们见面,这只能说是一个偶然的“奇迹”!若按一般规律来说,它早就该尸骨无存了。
吟之爱:读《为了爱的缘故: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手稿本)》 侯磊 对于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对萧军和萧红的故事多少都能有些了解。他们一生中有着大量的通信,但大多因为时代的缘故而散失了。幸好萧军先生活到了“文革”以后,从1978年开始,他就开始整理注释和萧红的通信,...
评分吟之爱:读《为了爱的缘故: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手稿本)》 侯磊 对于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对萧军和萧红的故事多少都能有些了解。他们一生中有着大量的通信,但大多因为时代的缘故而散失了。幸好萧军先生活到了“文革”以后,从1978年开始,他就开始整理注释和萧红的通信,...
评分吟之爱:读《为了爱的缘故: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手稿本)》 侯磊 对于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对萧军和萧红的故事多少都能有些了解。他们一生中有着大量的通信,但大多因为时代的缘故而散失了。幸好萧军先生活到了“文革”以后,从1978年开始,他就开始整理注释和萧红的通信,...
评分吟之爱:读《为了爱的缘故: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手稿本)》 侯磊 对于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对萧军和萧红的故事多少都能有些了解。他们一生中有着大量的通信,但大多因为时代的缘故而散失了。幸好萧军先生活到了“文革”以后,从1978年开始,他就开始整理注释和萧红的通信,...
评分吟之爱:读《为了爱的缘故: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手稿本)》 侯磊 对于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对萧军和萧红的故事多少都能有些了解。他们一生中有着大量的通信,但大多因为时代的缘故而散失了。幸好萧军先生活到了“文革”以后,从1978年开始,他就开始整理注释和萧红的通信,...
汪洋在眼前是浩瀚的未知,而我们仅仅是渺小的蝴蝶。又有谁说过,这一切,不为彼岸,只为海。
评分作史料留存.萧红萧军的关系很像当代的东北男女,两个人的关系是战友式的.虽然萧军言语间的自傲和掩饰让人不太舒服,但是仍旧可以看出这两个人相互扶持过.萧军在书里面爆了一个大料,之前没看别的研究者提过,可能也是避讳.另外骆宾基写的那篇真是...有点做作...
评分一直纳闷里面有三分之一的东西是萧红写的,为什么署名只有萧军?以及他们一群人各种搅在一起,关系好复杂呀!
评分我们总觉得女神不食人间烟火。其实这是最实人间烟火的女子。爱人一衣一食,全是牵挂。不过如鲁迅所谓,萧红孩子气,所以在世事面前,只能被指责为不食人间烟火。--纸张很烂,照片全是糊的,完全不明白这种印刷质量出什么手稿本。纯骗钱。
评分让人心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