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于大都会歌剧院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音乐 乐评 随笔 诺曼·莱布雷希特 古典音乐 艺术 英国 歌剧
发表于2025-02-16
被禁于大都会歌剧院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不仅仅是音乐(作曲家声乐电影音乐剧)艺评人物,也是关心一切少数群体(war II中犹太人或社区的外籍移民)以及这类(音乐电影)题材的社评家,推崇追求智性和原创的作品与作者,对煽动和煽情(如宗教题材)、回避历史(朗读者)的作品批的门清(自己一不留神就同情起这类题材了)。
评分说实话 古典乐我不懂 判断不出好不好 但是后半本非古典乐内容 确实是普通专栏文章的水平 杂志上登个豆腐块凑合 出书有点浪费书号⋯⋯#英语世界的作家太幸福#
评分此书太标题党,随随便便拉了其中一篇随笔作为标题,但里面的内容大致只有一半是关于音乐的。后半部分的内容跟音乐没半毛钱关系。纯粹只是莱布雷希特的随笔集不应该起这么个具有欺骗性的标题吧= =另外前半部分跟音乐相关的几篇对我来说也勾不起太大兴趣,侧重的都是近现代的一些指挥和音乐人。此翁好马勒对卡拉扬则非常嫌弃,他对这两位的评价倒是拓展了我的一些认知。
评分挺喜欢这本小册子,生动亦有深度。遗憾的是后面书评和影评的部分译得生硬,教人无法领略文字本身的魅力。
评分说实话 古典乐我不懂 判断不出好不好 但是后半本非古典乐内容 确实是普通专栏文章的水平 杂志上登个豆腐块凑合 出书有点浪费书号⋯⋯#英语世界的作家太幸福#
诺曼•莱布雷希特(Norman Lebrecht),1948年出生于伦敦。他曾为《每日电讯报》写了10年古典音乐专栏,现任BBC广播3台Lebrecht Live栏目主持人。他的十余本关于音乐的著作被翻译成13种语言,其中包括全球热 销的《大师的神话》和《当音乐停止时》(中文版为《谁杀了古典音乐》)、《音乐逸事》 等。
除了音乐方面的造诣,莱布雷希特是一位十分高产的作家。他平均每两年出版一本专著,每个星期写两到三篇专栏,不定期主持广播和电视节目,最近几年还开始写博客,连最时髦的Twitter上也有他的身影。
1.继《谁杀了古典音乐》剑指古典音乐三大关键环节后,作者这次把视角延伸到了普通音乐爱好者。被大都会歌剧院封杀,参与排练歌剧等经历,展示了当代西方音乐界的丰富层次。其他艺术评论,也更加深入地阐释了古典音乐之魅。
2.作者是能够把音乐专栏开到《旗帜晚报》前三版的作家,本书系作者亲自选定8年来最满意的30篇文章组成,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乐评为主,兼有其他艺术评论,完整呈现当代西方优秀艺术评论风貌,可以说是“最莱布雷希特的莱布雷希特”。
近五年来,我几乎每周要做的两件事,一是发给《外滩画报》编辑吴志超一篇莱布雷希特的专栏,一是写信给莱布雷希特先生告诉他哪篇文章已经发表,公事之余,有时还会拉拉家常。有些人重复做相似的事情很快会心生厌倦,有些人则在重复中体会熟悉的温存。这五年里,老莱退休了,出...
评分动笔写这篇文章时,电脑桌面台历跳到了2011年6月3日。想到这个,我忍不住翻开书架上的《永恒的日记》,想看看音乐史上的这天发生了什么。根据作者诺曼•莱布雷希特的叙述,这天曾发生过5件事,其中有,“1875年,在结婚六周年纪念那天凌晨2点,乔治•比才因为《卡门》的失...
评分动笔写这篇文章时,电脑桌面台历跳到了2011年6月3日。想到这个,我忍不住翻开书架上的《永恒的日记》,想看看音乐史上的这天发生了什么。根据作者诺曼•莱布雷希特的叙述,这天曾发生过5件事,其中有,“1875年,在结婚六周年纪念那天凌晨2点,乔治•比才因为《卡门》的失...
评分动笔写这篇文章时,电脑桌面台历跳到了2011年6月3日。想到这个,我忍不住翻开书架上的《永恒的日记》,想看看音乐史上的这天发生了什么。根据作者诺曼•莱布雷希特的叙述,这天曾发生过5件事,其中有,“1875年,在结婚六周年纪念那天凌晨2点,乔治•比才因为《卡门》的失...
评分近五年来,我几乎每周要做的两件事,一是发给《外滩画报》编辑吴志超一篇莱布雷希特的专栏,一是写信给莱布雷希特先生告诉他哪篇文章已经发表,公事之余,有时还会拉拉家常。有些人重复做相似的事情很快会心生厌倦,有些人则在重复中体会熟悉的温存。这五年里,老莱退休了,出...
被禁于大都会歌剧院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