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恩溥,美国名Arthur H.Smith,明恩溥是其中国名字。

英裔美国传教士。

生于1845年,死于1932年。

于1872年来中国,在天津为传教士。

后来不久即到山东,从事传教与救灾等工作。

自1880年后,他久居于恩县之庞家庄,从事于农村布道、医药、慈善、

教育等事业,有二十多年。

著述有《中国的格言与谚语》《中国人的特性》和《中国的农村生活》等。

《中国人的特性》是其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它是西方人介绍与研究中国民族性格的最有影响的著作,被称

为“世界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最切实的著作”之一。

鲁迅在其生命的最后十年,曾三次向国人推荐过此书。

出版者: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明恩溥
出品人:
页数:229
译者:戴欢
出版时间:2011-6
价格:1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3544915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中国人 
  • 社会 
  • 文化 
  • 中国文化 
  • 历史 
  • 特性 
  • 晚清 
  • 明恩溥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中国人的特性》主要内容简介: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是个什么样子,有何种生活习性,读了这本书是可以大略体会到的。尽管作者作为一个传教士所接触到的中国人有限,观察范围有限,也无法更深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但《中国人的特性》还是充满了部分真实,并对于当今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人有怀旧之趣和启迪之功。深度影响过鲁迅、林语堂、柏杨等人对国人看法的一本书。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一个独具慧眼细读中国经典的人,能在字里行间读出许多拐弯抹角地表达出来的欺骗、推诿和谎言。 ———明恩溥 《中国人的气质》是自己读的明恩溥第二本作品,他的另外一本译介过来的作品是《中国乡村生活》,他是一个传教士,在鲁北传教长达三十余年,在与中国接触过程中,对中...  

评分

在西西弗囫囵吞枣的把书一口气看完了,不可谓不痛快。 在打开这本书之前,请你注意!如果你是怀着逮出妖魔化中国的心理抠作者字眼的话,请止步! 作者作为一个来中国传教的美国人,在中国生活了50余年。可以说在一个离他的上帝大老远,而且放眼望不到一个同胞的地方渡过了大半...  

评分

这勉强算个读后感,因为读完大脑拼凑不出清晰的脉络关系。 现在大家喜欢旅行,无论国内国外,通常选择与自己平时生活不同的地方,完后带回许多照片,习惯性地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向他人讲述和评论所见所闻。当所去的地方“落后”于自己的生活时,人们很容易俯视评判。如果是个...  

评分

中国人,近百余年来,意识形态和统治阶层不停轮换,但其根本性格却一直根深蒂固,从未改变。所以,尽管此书写于上上世纪末期,100多年过去了,你仍会觉得,它写的竟然就是今天。  

评分

一个独具慧眼细读中国经典的人,能在字里行间读出许多拐弯抹角地表达出来的欺骗、推诿和谎言。 ———明恩溥 《中国人的气质》是自己读的明恩溥第二本作品,他的另外一本译介过来的作品是《中国乡村生活》,他是一个传教士,在鲁北传教长达三十余年,在与中国接触过程中,对中...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西方人的眼中看中国人别有一番趣味,特别是这个西方人观察细致,描述的也很确切,那些事例听来就像发生在不远处一样。中国人实在有很多缺点,但中国的文化依然是这个世界上最久远的文化。没有一种文字可以在五千年后依然被使用,除了汉字。五千年后的汉字当然不再是最初的甲骨文,但一脉相承。《周易》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认识,反省,然后改变,就能长久存在。100多年前的中国人和现在没有本质上的改变,那些特性几乎根深蒂固,但是还是有变化的,100年后的中国终究不再是那个落后挨打的国家。西方的文化越来越多的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它有可能取代中国传统文化吗?我相信那是不可能的,文化永远是融合共生的过程。

评分

这些特性,跟着一百多年也没咋变,很多人咋不爱承认这些特性呢?

评分

的确剖析的不错,不太喜欢作者“基督教能拯救中国人”的观念,不过这或许也能说明作者的敬业与真诚吧。

评分

从一个西方人的眼中看中国人别有一番趣味,特别是这个西方人观察细致,描述的也很确切,那些事例听来就像发生在不远处一样。中国人实在有很多缺点,但中国的文化依然是这个世界上最久远的文化。没有一种文字可以在五千年后依然被使用,除了汉字。五千年后的汉字当然不再是最初的甲骨文,但一脉相承。《周易》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认识,反省,然后改变,就能长久存在。100多年前的中国人和现在没有本质上的改变,那些特性几乎根深蒂固,但是还是有变化的,100年后的中国终究不再是那个落后挨打的国家。西方的文化越来越多的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它有可能取代中国传统文化吗?我相信那是不可能的,文化永远是融合共生的过程。

评分

我不只和鲁迅合不来,和他的品味也合不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