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主要内容简介:旧弄堂、鸽子、老建筑、有轨电车,以及从弄堂中走出的王琦瑶的情与爱……那些琐碎细小的上海故事细节,宛如一段段呓语,又似一个个幻梦,谱写了一曲女人的长恨歌。王安忆用看似平淡却幽默冷峻的笔调,描写了上海四十多年的历史变迁,因此《长恨歌》也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长恨歌》曾荣获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并于2000年获得我国文坛上最具荣誉的大奖——茅盾文学奖。
王安忆,当代著名作家,1954年出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到沪,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作协主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自1976年发表第一篇散文,她出版发表小说《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站》、《流逝》、《小鲍庄》、《叔叔的故事》、《69届初中生》、《长恨歌》约400万字,以及若干散文、文学理论,作品被翻译成英、法、荷、德、日、 捷、韩等外国文字。
一位小家碧玉,一颗被浮世撩拨后的心。无数种欲望,纠结在纷纷攘攘的十里洋场。铺展开来的是一出腹水难收的戏码。 四十年的故事,从片场那一幕忆起。一段段让人唏嘘不已的情感,串成了眼下的故事,唱出了一曲幽怨绵长的悲歌。 一如白居易笔下那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
评分不用多说,林夕近年来在两岸三地是备受推崇的。在他2000年为王菲《寓言》专辑订制的十二首词作里,众多意象、概念的拼接、组合,配合曲调的多元风格,营造了非凡的意境和感官效果。单这张专辑,就启发了以安妮宝贝为首的一众都市情感写手的创作兴趣,诞生了《彼岸花》等相关作...
评分前些时候,看到网上有人写文章拿王安忆和铁凝两个人做比较,具体的内容记不得了,只是有个印象是写文章的人觉得铁凝处处的不如王安忆。下面回贴者众多,也是纷纷表示赞同的。当时我只看过铁凝的《大浴女》,心中是蛮喜欢的,看了这样的一篇文章,便有些诧异,但是王安忆的东西...
评分王琦瑶是个小市民的笨女人 王琦瑶是一个有着上海的美丽、上海的小资、上海的虚荣、上海的聪慧、上海的家教、上海的心境的笨女人。 本来不想说些什么,但这部作品频频被搬出,似乎人人都认定王琦瑶就是上海,上海就是王琦瑶。王琦瑶是有上海风情,但,上海绝不是王琦瑶!一定要...
评分参照 “参照”是我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切入点,在我看来,《长恨歌》文本创作最精妙之处是设置了重重“参照”。角色的相互参照,能指的相互参照,“现在时”与“过去时”、“将来时”三者的循环参照……如此,小说的结构有了非常生动的、立体的着眼点。 我先来罗列一下小说...
字里行间都是对生活的参透与颖悟,着迷于这样的叙述与情节。
评分我喜欢王安忆笔下的上海,还原得很入味。但不喜欢王琦瑶,这一生的恨是被自己折腾出来的。最恨的是最后一刻,还未来得及再贪恋一丝,连恨的机会都被一并剥夺了。可怜蒋丽莉与程先生,情深不但不寿,还用错了人。想吃桂花粥和红房子。
评分一个时代的爱与恨,都藏在这座城里。万般风情似是不变的,眉眼里却藏不住时间的痕迹。王琦瑶是个传奇,但这样的传奇在上海并不少,像永久的秘密一样腐烂在了上海的弄堂里。
评分女人写女人真是句句刺到肉
评分王安忆的风格很固定。连时光在街上流淌这种感觉的字眼用了不下十次。笔下的老上海女人最有特色。细碎的小家碧玉心思很多。是描述的自我修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