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桥,1942年生,福建晋江人,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研究多年,又在伦敦英国广播电台中文部从事新闻工作。先后曾任香港公开大学中国语文顾问,《明报》总编辑,《读者文摘》总编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主任,《明报月刊》总编辑,香港美国新闻处“今日世界”丛书部编辑。现任报社社长。撰写文化思想评论及文学散文多年,在港台及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成都、沈阳出版文集十多种。
著作名称:《没有童谣的年代》《保住那一发青山》《这一代的事》《回家的感觉更好》《伦敦的夏天等你来》《从前》《小风景》《白描》《甲申年纪事》《记忆的脚注》《故事》《今朝风日好》《绝色》《青玉案》《记得》《景泰蓝之夜》《清白家风》《橄榄香》等。
你不一定要读董桥,如果你不怀旧……散文大家董桥说,文字是肉做的。
本书收录董桥文化随笔,千余字短章,故谦以“散墨”、“眉批”,作笔即兴,平平说来,点睛而止:说品味,读园林,记薰香,吃下午茶,谈藏书,论花花草草……看似流于清浅,实则清雅可口,多有回味。正如董桥所说:“散文须学,须识,须情,合之乃得所谓‘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年来追求此等造化,明知困难,竟不罢休。”
在这个文字日渐粗糙化的年代,董桥把玩诗词、古画、闲章、羽扇……文字精致圆熟,具贵族的优雅逸致与文人的婉约多情。
動筆之前,照例在網上搜索了一番。所好奇的作者生平事蹟,資料很少;對他文字的評價與爭議倒是意外地多,紛紛擾擾。 以我能看到的資料,爭論始於散文家柳蘇寫的《你一定要讀董橋》,這篇發表在1989年《讀書》上的文章以「書卷氣」、「文字優美」譽之;之後作家陳子善甚至編了一...
评分也许作者本身是一位藏书家的缘故,所以出版社的这套文集也是这般雅致。舒服的纸质与精致的封套,仅仅是拿在手里心中便有一分欢喜。 老先生确实是文章大家,也精于建构故事,看得出来用心与琢磨。只是在我这个小朋友看来,好像有点过于雕琢。大量的典故娓娓道来,难得是能够自然...
评分“有历史的通道,就不会漂浮,有时代的气息,则知道你在哪里了。”——董桥 《这一代事》 我大体能感觉,知道董桥的人不多,读他的人更不会多。在网上键入“董桥”二字,弹出的热搜话题大略能够感觉,大陆不喜欢董桥,无外乎说他文字矫揉造作,书写格局狭隘,小资基调。 冯唐说...
评分《董橋:「是上燈的時候兒了!」》 董橋所著的《這一代的事》,書架上已經有兩個版本了,臺灣圓神出版社1986年版與大陸三聯書店1992年版。多年以來,這兩冊書一直捉對兒緊緊挨著,排在所藏的一長列董橋著作的前頭。算來從乍讀董橋伊始,這一讀,屈指竟然已經是有二十多年的時間...
评分“有历史的通道,就不会漂浮,有时代的气息,则知道你在哪里了。”——董桥 《这一代事》 我大体能感觉,知道董桥的人不多,读他的人更不会多。在网上键入“董桥”二字,弹出的热搜话题大略能够感觉,大陆不喜欢董桥,无外乎说他文字矫揉造作,书写格局狭隘,小资基调。 冯唐说...
平淡无味
评分适合周末宅家阅读,不伤脑也不至失了品味
评分董桥的文章原来这么好 看来要把整套书给收集下来了
评分董桥的文章原来这么好 看来要把整套书给收集下来了
评分董桥文字确属一流。文人的没心没肺,也称得上一流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