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與刀

菊與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魯思•本尼迪剋特(Ruth Benedict,1887~1948),美國當代著名人類學傢、民族學傢。生於紐約,原姓富爾頓(Fulton)。1909年獲瓦薩爾學院英國文學學士學位,1919年入哥倫比亞大學,師從美國文化人類學之父傅亞斯攻讀文化人類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二戰期間曾針對羅馬尼亞、荷蘭、德國、泰國等國民族性加以研究。二戰即將結束時,美國政府委托本尼迪剋特對日本的社會和民族性進行調查研究,以作為其製定戰後對日政策的依據。本書於1946年齣版,不僅為美國製定對日軍事政治外交政策提供瞭理論依據,且被日本學者稱之為現代日本學的奠基之作。戰後,本尼迪剋特繼續參加哥倫比亞大學的“當代文化研究”,於1948年9月病逝,享年61歲。

出版者:新世界齣版社
作者:[美] 魯思·本尼迪剋特
出品人:
頁數:276
译者:潘星漢
出版時間:2011-11
價格:4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1042218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日本 
  • 文化 
  • 社會 
  • 社會學 
  • 魯思·本尼迪剋特 
  • 國民性 
  • 日本文化 
  • 菊與刀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菊與刀》是一本經典暢銷書,是公認的研究日本文化的權威之所。作者是美國著名文化人類學傢魯思•本尼迪剋特(Ruth Benedict,1887~1948)。在二戰將結束時,她受美國政府委托對日本的社會和民族性進行瞭詳細地調查與研究,並以此研究成果作為美國政府製定戰後對日政策的依據。這項成果就是《菊與刀》。《菊與刀》於1946年齣版,不僅為美國製定對日軍事政治外交政策提供瞭理論依據,且被日本學者稱之為現代日本學的奠基之作。它既是歐美等西方世界認識日本的必讀書,也是所有對日本文化和日本民族行為感興趣的讀者瞭解日本的入門之作。

《菊與刀》共分13章。

第1章介紹本書寫作緣起及作者所依據的理論和使用的方法。

第2章描述瞭日本人在戰爭中的行為。嚮讀者揭示瞭日本士兵為何在戰爭中可以泯滅人性的殘忍行為和失去理智的瘋狂。

第3章以日本社會的等級觀念為基礎,詳細闡釋瞭天皇、傢長至上、男女性彆歧視等問題的根源。

第4章以明治維新為標誌,描述瞭日本在嚮西方和現代化過渡過程中,傳統觀念是如何受到挑戰和傳統文化是如何應對新時代變化的。

第5章重點研究瞭日本人的報恩情結。包括如何理解“恩情”,如對天皇的忠誠,對傢長的尊敬,對長官的服從。

第6章講述日本人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報恩觀念,報恩在他們生活中的錶現是什麼。

第7章研究瞭日本人對於“麵子”問題的看法,其自尊心是如何導緻一些極端行為的。

第8章主要論述瞭日本人如何在名譽的道路上不惜代價。

第9章解釋瞭日本人為什麼熱衷於歌伎、泡澡、圍棋、茶道等“享樂”行為,以及日本人對於“性”的看法等嚴肅生活之外私秘無問題的認識。

第10章、第11章的主要內容是日本人對於自身的道德要求及自我修養鍛煉。包括在寒冷的天氣裏洗冷水澡、赤身磨煉意誌等有嫌“自虐”行為的思想根源。

第12章介紹瞭日本人如何教育子女。其中不少良好的經驗至今仍然非常有藉鑒意義。

第13章作者預測瞭日本未來的走嚮。作者銳利的觀察和深刻的研究,可以為我們解釋為什麼時至今日日本極力嚮往大國地位,為什麼參拜靖國神社及日本右翼勢力仍然存在等問題提供新的思路。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中日文明在外表上看来极为相似,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和文字律令,也体现在精神层面的佛教信仰和儒家礼仪。但当两个文明逐步向现代过渡之时,却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日本很快就完成了自上而下的、令人诧异的变革,而中国却在守旧与进步之间步履蹒跚。两者的表现与各自的现代化起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对于日本,我们这代人实在感情复杂。从小受的国家主义教育令人始终不忘历史的耻辱,最早接触的日本人形象是抗战题材电影上留着小胡子、愚蠢又凶残的日本军官,听到最多的日语是咬牙切齿的“八格呀路”;可是时间推移,这种单一印象受到无数信息的冲击和篡改,日本的电子产品是...  

用戶評價

评分

日本人連“一個外來主宰者根本不可能使一個與自己習慣和觀念都不相同的民族按照自己的模式生活”都差不多實現瞭,可怕的鄰居。

评分

隔岸觀火之作

评分

赴日旅行前終於把這本書讀完,很受益。

评分

隔岸觀火之作

评分

赴日旅行前終於把這本書讀完,很受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