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琐话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张中行 随笔 散文随笔 文学 民国文人 旧人旧事 散文 记忆
发表于2025-02-05
负暄琐话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2014.9.25~9.29】读到最后几篇也读累了。老人不愧是深入浅出的文字大行家,用语冲淡自然而不流于俗白,绝对句句都是功力,文字好在是整篇的好,不是只言片语的闪光。写人物,无论是五四时期、老北大的文化名人,还是街头巷里的奇人异事,都是捡有趣的轶事说,又无不是他想表现人物性格的真实事情。顺带着,真情实感也就出来了。《尾声》他说,写的都是亡故之人,是为了避免写生人难免厚此薄彼。但他写这些故去之人,必然都有怀念感怀之音,却是哀而不伤,典雅中正,结尾笔调总是淡淡的一收,令人轻轻叹气,却不致悲怀难解。这一本《负暄琐话》完爆董桥的八本散文。同是写人的文章,董桥写的都是虚,多实在的人事,都能让他写虚,写成顾影自怜;中行先生写人,处处坐实,写小处,写一两件事记人,举重若轻,伤怀也是淡淡的悲戚。
评分友直友谅友多闻,为益者三友,此书亦堪比之。
评分他们这代人跟我们这代人不一样
评分前两日读完。因为读扬之水老师的书而索引之。读那些故人旧事不禁想念北京风情
评分张中行先生“用冲淡隽永的笔触记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字仲衡。后以名字难认,改今名。1909年1月生于河北香河一农家。1929年毕业于通县师范,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予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晚年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
自20世纪80年代始,十馀年间,相继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文言津逮》《文言和白话》《作文杂谈》《文言常识》《顺生论》《说梦楼谈屑》《流年碎影》《说梦草》《散简集存》等著作行世。其中或记旧人旧事,或谈学论理,或探究人生……钩玄提要,百炼工纯,以其见识之深邃,文笔之独特,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张中行先生所著“负暄”三种(《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是其从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陆续面世的三本散文集。所记多为旧人旧事。记人,则既有如雷贯耳的大家,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奇人异士;记事,则既映出历史的嬗变与物事的变迁,又不乏爱砚与爱螳螂的抒怀短章。文中处处体现着张老的卓识与深情,轻松中寓严肃,幽默中带泪水。用冲淡隽永的笔触记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被誉为今世的《世说新语》。读来如行去流水,文字清淡却回味悠长。
盘膝坐床头,啃鸡脖。无酒,啜凉水,嚼张中行先生《负暄三话》以为乐。识不少博雅之人,见不少情重之言。如入高士之林,俯拾皆是学问,扑面都成风度。 张中行先生以如渊之学问,做浅淡之文章,言浅而情深,文淡而意厚,实在令人高山仰止。 张中行先生有大学问而不以大学问...
评分突然发现《非常道2》的段子有那么多截自《负暄琐话》,编排的先后几乎与原书无异,语句更极少改动,若有改动也是只减无增。我一直觉着掌故学猥琐不堪,那是针对窥私意淫的内容和对事实稽考的避重就轻,是考据之末流,没料到其成书编排的过程还能拙劣到这个地步,那就是剽窃之...
评分张老的这本书让我想到了叶兆言的《杂花生树》,虽然两人学识经历、人生历程不尽相同,但无论是自己亲历还是从父辈处得来的耳濡目染,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点:一种触摸历史的沧桑!
评分我认为,照着书上的许多名字按图索骥,也能找到很多有价值的书来读。文如其名,中行之道,笔下人物,生动有趣,是平时见不到的侧面。那么多得享大名或是学术成就高的人物,生活中也普普通通,却又有自己独特的坚守。全书像是封面所画的一位闲散老人,在摇椅上向身边的人讲述他...
负暄琐话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