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有异

人各有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如同宪法第一修正案一样,E•B•怀特的原则与风范长存

——《纽约时报》一九八五年十月四日讣告

E•B•怀特是一位伟大的随笔家,一位超绝的文体家,他的文学风格之纯净,在我们的语言中较之任何人都不遑多让。它是独特的、口语化的、清晰的、自然的、完全美国式的、极美的,他的人长生不老,他的文字超越时空。

——《纽约客》前总编威廉•肖恩

E•B•怀特(E. B. White,1899—1985),“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随笔作家”。作为《纽约客》主要撰稿人的怀特一手奠定了影响深远的“《纽约客》文风”。怀特对尘世上的一切都怀着“面对复杂,保持欢喜”的态度,其人格魅力与文字修养一样山高水长。除了他终生挚爱的随笔,他还为孩子们写了三本书:《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与《吹小号的天鹅》,被誉为“二十世纪读者最多、最受爱戴的童话”。《纽约时报》为怀特逝世发表的讣告中称“如同宪法第一修正案一样,E•B•怀特的原则与风范长存”。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E·B·怀特
出品人:
页数:304
译者:贾辉丰
出版时间:2011-11-1
价格:3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55066
丛书系列:E. B. 怀特随笔
图书标签:
  • E•B•怀特 
  • 随笔 
  • 美国文学 
  • 美国 
  • 散文 
  • 外国文学 
  • E·B·怀特 
  • 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E•B•怀特的《人各有异》,是他在缅因州农场五年时间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总结。一九三八年冬,怀特正当在《纽约客》事业顺遂之际,突然转身(不够华丽,但很坚决),跑到缅因州去当农民,由春到夏,由秋入冬,亲手操持了一个农场。这里的原因,或许与梭罗有很大关系,我们从怀特的文字中,也时时可以看到二人一前一后的关联。不过,更重要的一点是,怀特与梭罗一样,无时无刻不在警惕以国家、政府、集体等等名义,对个人自由的剥夺和侵犯。甚至《纽约客》要求编者始终以“我们”的面目发声,也让他感觉不自在。正是在缅因的乡下,“他找到了他的主题(就是他自己),还有和缓但真诚的语调。”他将“我们”如何,改换为“我”如何,成就了知识分子作为个人的独立存在。

我们因此得见这一本书,是一本慢书,不妨慢慢去读。书中没有微言大义,但凡讲到社会,仍然还是常识。他写的,是一种态度,一种心境。他要建立的,是一种简朴的,审美的生活,虽然这种简朴的生活有时也需要惨淡经营,忙个焦头烂额。

《人各有异》是E•B•怀特最著名的随笔集,自一九四二年初版以来从未绝版。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E.B.怀特的散文集,很厚实。为怀特为《哈泼氏》杂志写专栏文章的结集。怀特1938年搬去了缅因州,以分期付款方式买下一个农场,过起了农民生活,当然他也离不开写东西,这些文章从1938年7月写到1943年1月,所以书中有不少文章是跟乡村生活有关的。 我感兴趣的是怀特的务农生活...  

评分

一本散文集,三百页出头,读了足足二十多天。有事没事攥在手中,翻上两页,一字一字往下读,节奏精当,行文流畅,最后书脊变软,封面发白,终于读完。他写得散漫,我读得认真。 前两天才听说世上有珍本书这档事,我环顾四周,心痛不已。垫在我电脑底下的赫然有三位村上春树,...  

评分

上周看完了EB怀特的《人各有异》。这是一本年代久远的书,1938年EB怀特举家从纽约搬到了缅因州的农场,他写下了他在农场务农五年间的点滴经历和思考。 书里文章的跨度从1938年到1942年,电视、汽车作为新事物开始大量普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无到有,从遥远到逼近他的生活,他在...  

评分

我一直以为,“公共知识分子”是脏话,特指那种少年时写二流小说骗钱,中年用杂文寻租骗粉,取悦读者让他们“看见自己”,赚人气拍广告的卖俏男。 而 E.B.怀特的杂文集《人各有异》,文字本身勾勒了一位公共知识分子的真正模样,让我心怀敬意的同时,对卖俏男更增一分嫌弃。 ...  

评分

怀特逝世之时,《纽约时报》发表的讣告中称: “如同宪法第一修正案一样,E·B·怀特的原则与风范长存。” 作者:来颖燕 E·B·怀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随笔作家。作为《纽约客》杂志的主要撰稿人,怀特一手奠定了影响深远的《纽约客》文风-温暖清丽,辛辣幽默,自...  

用户评价

评分

1. “我”不是“我们”。反之亦然。2. 散文典范,巧思敏捷,极细一条金线。3. 作于二战前戏至美国参战,虽偏安一隅,大篇幅表达对时局的关切与坚定态度,文人无所一“用”、心清智淳。

评分

“一个人改变了追求,不大可能从此就生出新人的气质或面貌,无论他如何心向往之。我从事农耕,小打小闹,只为了自得其乐,不过是对真实生活的拙劣模仿。我为自己添置了通用设备、劳动布衣裤和一顶帽子,但我踌躇再三,才能乍起胆子,伫立在一片清新的玉米田里。”然后我为此闹出了stanza的典故,总比开会瞌睡好!这样的书就应在那样的时刻断续读。

评分

从容不迫的个人主义。我也要养猪去。

评分

这本书,我是和鲁迅的随笔对照看的。发现真不一样,但都好。两者共同之处在于,都能够从生活里的事情聊开去。但鲁迅是政治情怀的,怀特是纯生活的,纯生活,但又不是心灵鸡汤,跟人生无关,倒是又一个潜在对话者是美国的大众生活。的确是媒体上发表那种。给杂志写文章,可以参照这种。尤其是那种非文学的杂志。怀特的水平高,无法企及,原因在于文字背后的生活态度。随笔源头应该是生活。

评分

1. “我”不是“我们”。反之亦然。2. 散文典范,巧思敏捷,极细一条金线。3. 作于二战前戏至美国参战,虽偏安一隅,大篇幅表达对时局的关切与坚定态度,文人无所一“用”、心清智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