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日记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罗兰·巴特 中国研究 历史 文化研究 中国 法国 文化 罗兰-巴特
发表于2025-04-10
中国行日记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巴尔特十几次细腻地写他握到的中国男性的手时的感觉
评分零碎不堪
评分好多砖块,他记录的以及他自己生产的。
评分我更愿意视其为一本安东尼奥尼式的,充满了“偏见”的“人类学”调查报告。1974年的中国在罗兰·巴特眼里恐怕更加类似于某个“原始社会”。这无关东方主义的探险,更与进化层面的文化等级无关,而是彻底的奇观性。虽然如同当年安东尼奥尼一样,巴特的旅行是完全被安排好的,无意外,无褶皱,均质,乏味,更重要的是缺少情欲。但是,就如同他自己所说,这是一次“现象学”的描述。当属于民俗的杂芜被语言的,教理意义上的“砖块”遮蔽掉之后,浮泛在表面的事物恰恰直击历史情境的本质。这是一个敏感的哲学家与语言学家的洞彻与明查。巴特遗憾没能记录下完整的砖块语言,我也遗憾,遗憾我不能寄给他一套大学政治理论课教材,一套新闻联播录像带,一套任汝芬或肖秀荣。言说的方式便是你生存的方式。风格与伦理栖身其间。
评分我更愿意视其为一本安东尼奥尼式的,充满了“偏见”的“人类学”调查报告。1974年的中国在罗兰·巴特眼里恐怕更加类似于某个“原始社会”。这无关东方主义的探险,更与进化层面的文化等级无关,而是彻底的奇观性。虽然如同当年安东尼奥尼一样,巴特的旅行是完全被安排好的,无意外,无褶皱,均质,乏味,更重要的是缺少情欲。但是,就如同他自己所说,这是一次“现象学”的描述。当属于民俗的杂芜被语言的,教理意义上的“砖块”遮蔽掉之后,浮泛在表面的事物恰恰直击历史情境的本质。这是一个敏感的哲学家与语言学家的洞彻与明查。巴特遗憾没能记录下完整的砖块语言,我也遗憾,遗憾我不能寄给他一套大学政治理论课教材,一套新闻联播录像带,一套任汝芬或肖秀荣。言说的方式便是你生存的方式。风格与伦理栖身其间。
罗兰•巴尔特,法国著名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与文化评论家。其一生经历可大致划分三个阶段:媒体文化评论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学期(1962—1976),以及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学思想界前后辉映,并被公认为是蒙田以来法国最杰出的散文大家之一。
罗兰•巴尔特在法国开创了研究社会、历史、文化、文学深层意义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方法,发表了大量分析文章和专著,其丰富的符号学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性。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从崭新的角度,以敏锐的目光,剖析了时装、照片、电影、广告、叙事、汽车、烹饪等各种文化现象的“记号体系”,从而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观察和认识世界及历史的方式。晚期巴尔特对当代西方文化和文学的思考进一步深化,超越了前期结构主义立场,朝向有关意义基础、下意识心理、文学本质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认识论问题的探讨。
罗兰•巴尔特对于西方未来学术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其学术遗产对于非西方文化思想传统的现代化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他的思想和研究领域宽广,其作品适合于关心人文科学各领域、特别是文学理论领域的广大读者研读。
有温度的历史,有态度的观察,纪录片镜头一样的素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外国学者眼里的七十年代中国。
1974年春天,正处“批林批孔”运动中的中国大地,迎来了一个包括学者罗兰•巴尔特、克里斯蒂娃和作家索莱尔斯在内的五人代表团。他们在20多天中访问了北京、上海、南京、洛阳和西安 等城市,参观了各地的重点景物、历史古迹以及学校、医院、人民公社、工厂。
在这段充满神秘色彩的旅程中,罗兰•巴尔特写了三本日记,详细地记录了他在中国所见到的人和事,并加入了较为个人化的评价。
在一个感冒的日子里,恰好也就是他们中国行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一号航站楼的日子,我窝在被窝里,把卓越送货小弟刚刚送来的《中国行日记》看了一遍。 巴特的洞察、欲望和抱怨就不说了。让我感兴趣的是:巴特你到底有多怨恨索莱尔斯啊!抓住一切机会,酸溜溜地讽刺这位...
评分刊于2012年6月上海《书城》杂志,有删改,这里奉上原版。 书评人:徐鹏远 当你身姿妖娆、神情孤傲地拿着一张《云上的日子》的盗版DVD充作文艺青年身份证时,你或许要失落了。你会惊讶地发现身边的许多长辈居然认识这位意大利文艺片导演,而他们既不是文艺中老年,也缺...
评分触摸被严格规制的僵硬时代 ——读罗兰·巴尔特的《中国行日记》 ■禾刀 1974年4月12日,当受邀访问中国的罗兰·巴尔特抵达北京后,落入眼帘的第一幕是“年轻的军人:对一切都面无表情。微笑。” 历时23天,先后访问了北京、上海、南京、洛阳、西安等地,参观了工厂...
评分中国行日记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