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渠珍(1882—1952),人称“湘西王”,是亲历清朝、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时代的“振奇之杰”,与熊希龄、沈从文并称“凤凰三杰”。1906年参加湖南新军,后投靠清川边大臣赵尔丰,入藏平叛。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跋涉万里回到湘西。其后统一湘西,经营湘西数十年。期间,沈从文曾在其帐下担任文书,贺龙亦是其旧交。1949年10月赴乾城同解放军和人民政府进行政权交接。1950年6月赴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受到毛泽东的接见。1952年病逝于长沙。
前言
《艽野尘梦》,作者"追忆西藏青海经过事迹"、取《诗•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之意为书名,含有青藏高原风尘录的意思;艽(qiu):荒远,艽野:指青藏高原。在书中,作者详细地叙述了自己1909年从军,奉赵尔丰命随川军钟颖部进藏,升任管带(营长),参加工布、波密等战役,在驻藏期间同当地藏 族同胞、官员和喇嘛来往密切,同藏族姑娘西原结婚,在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南北响应的消息传到西藏后,出于对波密起义士兵的一些行动不理解,而又顾念个人安危,于是组织湖南同乡士兵和亲信一百五十人取道东归而误入大沙漠,断粮七月余,忍饥挨饿,茹毛饮雪,仅七人生还于西安,西原病卒等经历;描绘了沿途所见的山川景色、人情风俗和社会生活;同时记录了英、俄帝国主义觊觎和争夺我国神圣领土西藏的罪恶和阴谋活动,清政府的日益腐败,清封疆大吏间和军队内部争权夺权、勾心斗角的斗争;记载了辛亥革命对西藏和川军的重大影响和军中的同盟会员、哥老会成员在波密乘机发动兵变、杀死协统(旅)罗长裿的实况。从文学的角度看,它不失为一部写得优美的游记;从史学的角度来看,它又不失为记录清末民初川边、西藏情况的重要资料,因此,任乃强先生在《弁言》中说:“但觉其人奇、事奇、文奇,既奇且实,实而复娓娓动人,一切为康藏诸游记最,尤以工布波密及绛通沙漠苦征力战之事实,为西陲难得。”当然,也必须指出,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表现了大汉族主义的观点和流露出对辛亥革命的错误认识,应当予以实事求是的分析批判。我们相信读者是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待本书中的问题的。
这本书,于1940—1942年在《康导月刊》上连载时,任乃强先生对其中误记的史实、地名,人名作了校注;这次出版前,八十六岁高龄的任乃强先生,在吴金钟同志协助下对原先的校注作了修订。
编者
1982年5月13日
作家张大春喜欢把玩文字,出过一本书叫《识得几个字》。若他只敢当识几字,我们都该认自己是睁眼瞎的文盲。大春老师对今天的语言环境甚是忧戚,推断日后的字典会愈见稀薄,历经岁月冲刷发展演化来的许多文字没有了立锥之地,废话的文章却充斥各处。不由叹惋、心生疑惑: “人们...
评分一个世纪前,在西藏林芝地区发生了一出汉族军官和藏族女子的生死奇情,这段故事被记录在《艽野尘梦》一书里。 01.历经近一个世纪的传世杰作 《艽野尘梦》是一代传奇人物“湘西王”陈渠珍亲笔撰写的一部回忆录,写于1936年。书中记述了陈渠珍刻骨铭心的一段藏地经历。 “艽野”...
评分自来读史,每遇中国近现代史总是略过。盖除其中牵扯太多我所不喜之政军经纬外,更叹今日之修史人,其文笔往往差如政治课本,委实无法入眼。故YBY问我是否听说过陈渠珍其人,只愧答不知。及至YBY又道:此人曾有个书童,叫沈从文……闻之不由心惊。 遂于网上搜索,乃知陈渠珍亦...
评分作者原是清朝的官员,随员赴藏剿灭叛党,虽然打了几个胜仗,不成想内地发生了革命,改朝换代了。士兵们哗变,各自为政,打砸抢杀,把平常欺压他们的或者看不顺眼的官员统统杀掉。投降的叛军也纷纷反水,对残余的驻藏官兵围追堵截。作者因为平时做人低调,躲过哗变一劫,...
评分文筆好,經歷奇,十分好看。 不過簡體字的弊病在這個版本表露無遺,陳渠珍用「余」自稱,簡體字的「餘」也是「余」,結果整本書「余」、「餘」不分,看得人頭暈眼花,不知所指。這麼有價值的一本書,港台應該出一個繁體版。 第35頁「昌都﹣臘左﹣恩達地區簡圖」有明顯錯誤,...
万里从君,相期终始,不图病入膏肓,中道永诀。然君幸获济,我死亦瞑目矣。今家书旦晚可至,愿君归途珍重。
评分文笔极佳,任乃强的校注锦上添花
评分“万里从君,可无我,不可无君” 如此深情,夫复何求
评分文笔极佳,任乃强的校注锦上添花
评分万里从君,相期终始,不图病入膏肓,中道永诀。然君幸获济,我死亦瞑目矣。今家书旦晚可至,愿君归途珍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