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渠珍(1882—1952),人稱“湘西王”,是親曆清朝、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不同時代的“振奇之傑”,與熊希齡、瀋從文並稱“鳳凰三傑”。1906年參加湖南新軍,後投靠清川邊大臣趙爾豐,入藏平叛。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跋涉萬裏迴到湘西。其後統一湘西,經營湘西數十年。期間,瀋從文曾在其帳下擔任文書,賀龍亦是其舊交。1949年10月赴乾城同解放軍和人民政府進行政權交接。1950年6月赴北京參加全國政協會議,受到毛澤東的接見。1952年病逝於長沙。
前言
《艽野塵夢》,作者"追憶西藏青海經過事跡"、取《詩•小雅•小明》"我徵徂西,至於艽野"之意為書名,含有青藏高原風塵錄的意思;艽(qiu):荒遠,艽野:指青藏高原。在書中,作者詳細地敘述瞭自己1909年從軍,奉趙爾豐命隨川軍鍾穎部進藏,升任管帶(營長),參加工布、波密等戰役,在駐藏期間同當地藏 族同胞、官員和喇嘛來往密切,同藏族姑娘西原結婚,在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南北響應的消息傳到西藏後,齣於對波密起義士兵的一些行動不理解,而又顧念個人安危,於是組織湖南同鄉士兵和親信一百五十人取道東歸而誤入大沙漠,斷糧七月餘,忍飢挨餓,茹毛飲雪,僅七人生還於西安,西原病卒等經曆;描繪瞭沿途所見的山川景色、人情風俗和社會生活;同時記錄瞭英、俄帝國主義覬覦和爭奪我國神聖領土西藏的罪惡和陰謀活動,清政府的日益腐敗,清封疆大吏間和軍隊內部爭權奪權、勾心鬥角的鬥爭;記載瞭辛亥革命對西藏和川軍的重大影響和軍中的同盟會員、哥老會成員在波密乘機發動兵變、殺死協統(旅)羅長裿的實況。從文學的角度看,它不失為一部寫得優美的遊記;從史學的角度來看,它又不失為記錄清末民初川邊、西藏情況的重要資料,因此,任乃強先生在《弁言》中說:“但覺其人奇、事奇、文奇,既奇且實,實而復娓娓動人,一切為康藏諸遊記最,尤以工布波密及絳通沙漠苦徵力戰之事實,為西陲難得。”當然,也必須指齣,由於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作者在書中錶現瞭大漢族主義的觀點和流露齣對辛亥革命的錯誤認識,應當予以實事求是的分析批判。我們相信讀者是會運用曆史唯物主義來看待本書中的問題的。
這本書,於1940—1942年在《康導月刊》上連載時,任乃強先生對其中誤記的史實、地名,人名作瞭校注;這次齣版前,八十六歲高齡的任乃強先生,在吳金鍾同誌協助下對原先的校注作瞭修訂。
編者
1982年5月13日
曾经有一个异常小清新的书名《艽野尘梦》摆在出版社面前,他们没有珍惜,反倒用了《西藏生死线》这个大俗不大雅的书名,如果上天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请还我们小清新~恢复原著名称《艽野尘梦》吧! 乍看《西藏生死线》的书名,以为这又是一本以西藏神秘为题材的通俗小说,畅想里...
評分正在编辑中时即闻此书,因自认曾壮行青藏高原,风物人情,略知几许,也读过一些关于西藏的书,而且国家地理杂志国家地理频道之类的,让每一个在书斋中的人,都可能是旅行家或旅行向导,故对此书有些许期待,想知道它怎样不一般,曾以手抄本形式被人争相传阅。 及至接...
評分其人落拓豪雄,其文娓娓可观,由西藏亲历者记边关事,踏冰茹雪、跋山历险,事迹如在眼前,实在的佳作。注者也是通晓藏事的专家。陈渠珍湘中豪俊,有大勇、大志、真性情,男儿到此,复何求。有生之年当亲历边塞地,见雄山峻岭,雪原险川,一睹番人风土。此种情怀,不是故作儿女...
評分 評分不靠谱的书店老板一直向我推荐,说是西藏必看书。书背后有介绍,“但觉人奇、事奇、文奇,既奇且实,实而复娓娓动人,一切为康藏诸游记之最。” 看了一半也没觉得奇在何处。最多就是描写西藏风土民情,因了扎实的文言功底,读来清爽有味,饶有情趣。 还好,从下半部分陈渠珍一...
文筆極佳,任乃強的校注錦上添花
评分文筆極佳,任乃強的校注錦上添花
评分萬裏從君,相期終始,不圖病入膏肓,中道永訣。然君幸獲濟,我死亦瞑目矣。今傢書旦晚可至,願君歸途珍重。
评分“萬裏從君,可無我,不可無君” 如此深情,夫復何求
评分萬裏從君,相期終始,不圖病入膏肓,中道永訣。然君幸獲濟,我死亦瞑目矣。今傢書旦晚可至,願君歸途珍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