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简日记卷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书简日记卷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作者
华夏出版社
译者
2001-01 出版日期
565 页数
27.00 价格
平装
丛书系列
9787508009384 图书编码

书简日记卷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纯音乐  流行  民谣  欧美  摇滚  工具书  倾听他们的私房话  传记&回忆&书信&日记&年谱&评传   


喜欢 书简日记卷 在线电子书 的读者还喜欢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08


书简日记卷 在线电子书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下载 2024

书简日记卷 在线电子书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下载 2024

书简日记卷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书简日记卷 在线电子书 用户评价

评分

某个寂寥的春晨,一宵雨过,我就堕到了纵有千言无人对的低潮中,似乎听到屋缘的常春藤正不断往上攀爬,车轮儿轻轻碾过落花,尘土不由地轻声替之“哎哟”一声,远处的风吹麦浪,布谷鸟追着春天一闪即过……心思静得似乎承不了,一点点地往下滑。这似乎不是情绪低潮的前奏,这样的沉坠,最终将被软和蓬松的落叶被子稳稳接住,容我安放自由的身心。   这时节,读什么都不对,只能读人们的私房话,比如读某人的书简或是日记。书简,是“我”说过你听的;日记,是“我”说给自己听的。这两种文本跟大众与他人都撇清关联,也因此往往显得奔放些,自私些,浓情些甚至歇斯底里些,但因其真因其烈因其汩汩不能节制惊动观者的人心,一一俘获。   书简和日记可能最能抵达真实内心的文学类型了,对于作家大概也算COPY不走样的性格呈现了。在《书简日记卷》里,我再次与苏曼殊邂逅,与鲁迅擦肩,与胡适之相逢一笑……最后挥手致别的是曾给我讲苏州园林“四个讲究”的叶绍钧。跟读某人的专集实不同,不同人的书简和日记看到不同的心路起伏和思想历程,在比较和甄别中,讶然于这各路英雄的不同性情。终知语言和作品源自于各自性格,源自不同地域的风情俚俗的濡染,源自家学结构的殊异,甚至源自娘胎里说不清道不明的基因遗传。   “中国大约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什么东西去,都变成漆黑。”这是鲁迅给许广平的信里说的。他在时的老大中国是这样的景象,他不在的眼前依然不变,甚至愈加坏了。读鲁迅,他的警醒力和洞彻力时常让我感到背脊升起层层凉意。“本来不大喜欢下地狱,因为不但是满眼只有刀山剑树,看得太单调,苦痛也怕很难当。现在可又有些怕上天堂了。四时皆春,一年到头请你看桃花,你想够多么乏味即使那桃花有车轮般大,也只能在初上去的时候,暂时吃惊,决不会每天做一首“桃之夭夭”的。”这时候的鲁迅,洒脱、自在、无畏,却最以 “车轮大的桃花感到无味”的夸辞给我们无限的幽默享受。此时的他真是可爱的,世间寻常飞“夸海口”让人喷饭,喷饭后却有无限回味的幽默。这样的“幽默”跟“滑稽”一下划清了界限。鲁迅日记中还有许多处让人心生爱之慕之的情意。比如关于“柿霜糖事件”,现出他骨子里一种亲亲侬侬的小儿态。因为手里不多,总不能让饕餮的男宾一下就吃光,总是愿意奉给浅尝辄止的女宾客。而因自己爱吃总不能克制到一次几片,心里盘算着等到长口疮时拿糖当“药”的,前思后想后又觉得患口疮的几率甚少,最后竟一下吃了精光。这样一则小趣闻,让人觉得他可亲可爱如邻家孩童,哪里跟老师嘴里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沾上一点边呢?在他与许广平与小峰的书简里,我觉出了他的可亲可爱和赤子之怀的,同时感到他处处洋溢的热力和熨帖如斯的温柔。如此有情有义又有情趣有赏见的先生在侧,许广平的一生真不是虚度。   另一种有迷人性格的是沈从文,他在跟施蛰存的书简里这样劝道:“关于与鲁迅先生争辩事,弟以为兄可以不必再作文道及,因一再答辨,固无济于事实得失也。兄意《文选》《庄子》宜读,人云二书特不宜读,是既持论相左,则任之相左可,何必使主张在无味争辨中获胜。”沈先生始终相信“时间”之魔力,秉性中藏着“大水”精神,养之涵之遂由之,莫发之,以此藏“自我”藏“见识”,静待光阴流转之后的承认和水落石出。沈先生的迷人处,莫不是这一种上善若水的雍容气度,早年和晚年的笑容都一样的淡定自若,只是晚年的鹤发童颜中更潜藏着一种坚若磐石的“硬气”,他依从自己却从未有过剑拔弩张跋扈昂扬,默默地看着身边,只让笔端散发人性中温暖的真善美之光辉。虽是对施兄的一席劝,却充分表现着自己的性情,与其争执不休不若埋头躬耕自己的学术,缄默之外全齐交与时间。哀而不伤的他,咳珠唾玉的他,为何能在古服饰文化研究中另筑高台,不可不谓其性格的成全。不过千字的书简,闪现出他性格中迷人的一面,对于这样一个“儒弱”的作家,我们不能不倍加惜爱。   读周作人的日记时常总易引起风光江南的艳慕,少年的他活在诗经里的江南,活在二十四节气里的江南,活在传统习俗下的江南,少年人周作人的读物也是旧文人的老本子。他的克制与内敛让人想起他性情之“死枯”,完全不像其兄性情之“活鲜”,其人的行止与文字格局之“枯”反衬其思想与赏见之活泼和特别。有趣的是,闲居乡里的他有时竟也觉得日子长得发慌,也觉得世间有片刻的无聊和无以遣怀的情绪。看到他如此写出,不禁让人想到“少年思也是诗”,他在某一个暮色黄昏中的“思想空白”也许就是一首诗。周家兄弟都是馋嘴人,周作人的日记里时常看到他描述四时瓜果鱼鲜,有趣的他觉得江南人好像把平常时也当成饥荒日,什么都爱腌制以备急时之用,对于“鲜味”的摈弃使他在以后觉得 “日本国的小菜风味与故乡小菜的相似处”。日记中,他每晚对时间总是比其兄更敏感些,早睡早起习惯的养成成就了好身子,对比之看鲁迅先生之手不离烟,深夜不辍笔耕。两个文人的天寿显然也取决于好习惯的养成,周作人显然更懂生息调理之道。周作人的儒雅和恭范往往得益于早年间读书习字的经历,在书法和诗文中早悟到克制隐忍的大气势。他文本中的“枯”也得益于此,而“腴”或许来自生活经历的多变,中外文化的交融吸纳,甚至家族中各种百口莫辩的复杂交葛。他的绚烂是隐伏在平常中的,不能如其兄以嚣昂气势使人受制受蛊惑,读之如走在寻常平原里,其实此地也曾峰峦叠嶂过,沧海桑田过。   带着自传体特色进入小说创作的郁达夫在日记中更加忠于自我和内心世界,无论是《沉沦》还是《迟桂花》,观者都能听到人物的**诉求,他大胆勇敢地借着人物中的“我”或“她”释放着本身的“爱”与“欲”的压力。非常奇怪的这样一个奇人却在游记中表现地隽永轻灵,毫无“欲念”的纠缠,这或许只能说游记这一文学类型本身不包含这样的表达特征。胡适之的日记往往侧重学术与时局,鲁迅的则往往清楚交代宾朋之来去,家账支收,写作动向之等等,断不会如此君一样将“情爱”与“欲念”真切地贴在纸上,“映霞”与“霞”颠来倒去,口中喃喃,“亲一个最长的嘴”,“只抱着她不肯放开”……这样直接热烈的爱欲表达与之的某些小说的创造意向一脉相连。更可笑的是,他讲旧相好文娟的故事,此女某年曾信誓旦旦与自己,此刻却跟了朋友,大家一起谈笑如常。他大概也觉得这样的事有趣得很,全然不顾我们各路观者或疑惑或不齿的眼神。   同样,他也是个可爱的男子,跟鲁迅一样不知爱惜身子的人。他身上有时冒着“拼将一生休,尽君一日欢”的勇烈,可怜这样的情怀出自一个男儿身。我看到他在某短篇日记末了:“饮酒一斤。”不禁瞠目结舌,这样的狂狷怕是受了李太白的坏影响吧,又时常见他至深夜依然无眠,三更天四更天醒着甚至彻夜未眠也常有,如此一个“自甘堕落”的人如何能够有长命呢?若不是在日本被刺,依他这样的活法也不会有一个无病无灾的晚年好岁吧。一个春晨,他在日记中这样说:“早晨春眠贪梦,想映霞想得了不得。……”眷念之深,欲念之沉,可见其对映霞心思之纯烈。大概也因王之存在,点燃了他创作的火苗,摸清了**之本真。他与王之间一场旷世之恋,历经了揣测、吸引、缠绵、交融至于家常婚姻,最后衍生猜忌最终崩裂。本可以无疾而终的婚姻最终以悲剧收场,让一路为之欣喜鼓舞的朋友们最终叹息一声。后来人的一切剖析都流向“捕捉”和“粘贴”,好在郁之日记原原本本地记录了这对鸳鸯曾经花下躲雨中的恩爱,也就够了。   《书简日记卷》显得有点厚实无当,区别爱情友情之外的亲情书简也让人动容,亲情的感动往往具有相当的普泛性。比如再重读到傅雷对傅聪的数封谈艺书简,还能为其细心和耐心感动。撇去傅雷本身对文艺的高见,单就“父亲”角色的担当足以使后来“父亲们”汗颜不止。傅雷本身对音乐和文学的高深学养不断引着孩子的视野往文艺高峰攀涉,这不足以让人侧目,好的是作为父亲的他从未以此作为左右和驾驭孩子兴趣的绳索。他永远不抱护着孩子,而是保持距离地守着,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这是“温柔的父爱”。书简里的傅雷与同辈人叙述的“严肃的傅雷”一点也不合辙,有时我只觉得这样一个男人的内心过于丰富,细密处不胜繁琐,动情处柔肠百转。有如此一个父亲在,母亲朱梅馥怕只要管好两个儿子的一日三餐也就够了。我时想,向傅雷先生学习如何做父亲,学不了他的腹中乾坤,大概只能学一点他尊重孩子的平等态度吧。   读书简或日记是最不累人的活计吧,近六百来页的书,也就花了一日半的光阴。人在静谧处时常会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悉悉索索如春蚕啮桑,有时我还听得见他们的私房话。他们在《书简日记卷》里无声的语言,在夜里却有了背景,有了身形,有了音容笑貌,有时他们彼此看着,有时也会偷偷看我一眼,给一朵微笑。不知为何,我心里泛出一层暖意,他们微笑,也许是会心我对他们的懂得。

评分

某个寂寥的春晨,一宵雨过,我就堕到了纵有千言无人对的低潮中,似乎听到屋缘的常春藤正不断往上攀爬,车轮儿轻轻碾过落花,尘土不由地轻声替之“哎哟”一声,远处的风吹麦浪,布谷鸟追着春天一闪即过……心思静得似乎承不了,一点点地往下滑。这似乎不是情绪低潮的前奏,这样的沉坠,最终将被软和蓬松的落叶被子稳稳接住,容我安放自由的身心。   这时节,读什么都不对,只能读人们的私房话,比如读某人的书简或是日记。书简,是“我”说过你听的;日记,是“我”说给自己听的。这两种文本跟大众与他人都撇清关联,也因此往往显得奔放些,自私些,浓情些甚至歇斯底里些,但因其真因其烈因其汩汩不能节制惊动观者的人心,一一俘获。   书简和日记可能最能抵达真实内心的文学类型了,对于作家大概也算COPY不走样的性格呈现了。在《书简日记卷》里,我再次与苏曼殊邂逅,与鲁迅擦肩,与胡适之相逢一笑……最后挥手致别的是曾给我讲苏州园林“四个讲究”的叶绍钧。跟读某人的专集实不同,不同人的书简和日记看到不同的心路起伏和思想历程,在比较和甄别中,讶然于这各路英雄的不同性情。终知语言和作品源自于各自性格,源自不同地域的风情俚俗的濡染,源自家学结构的殊异,甚至源自娘胎里说不清道不明的基因遗传。   “中国大约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什么东西去,都变成漆黑。”这是鲁迅给许广平的信里说的。他在时的老大中国是这样的景象,他不在的眼前依然不变,甚至愈加坏了。读鲁迅,他的警醒力和洞彻力时常让我感到背脊升起层层凉意。“本来不大喜欢下地狱,因为不但是满眼只有刀山剑树,看得太单调,苦痛也怕很难当。现在可又有些怕上天堂了。四时皆春,一年到头请你看桃花,你想够多么乏味即使那桃花有车轮般大,也只能在初上去的时候,暂时吃惊,决不会每天做一首“桃之夭夭”的。”这时候的鲁迅,洒脱、自在、无畏,却最以 “车轮大的桃花感到无味”的夸辞给我们无限的幽默享受。此时的他真是可爱的,世间寻常飞“夸海口”让人喷饭,喷饭后却有无限回味的幽默。这样的“幽默”跟“滑稽”一下划清了界限。鲁迅日记中还有许多处让人心生爱之慕之的情意。比如关于“柿霜糖事件”,现出他骨子里一种亲亲侬侬的小儿态。因为手里不多,总不能让饕餮的男宾一下就吃光,总是愿意奉给浅尝辄止的女宾客。而因自己爱吃总不能克制到一次几片,心里盘算着等到长口疮时拿糖当“药”的,前思后想后又觉得患口疮的几率甚少,最后竟一下吃了精光。这样一则小趣闻,让人觉得他可亲可爱如邻家孩童,哪里跟老师嘴里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沾上一点边呢?在他与许广平与小峰的书简里,我觉出了他的可亲可爱和赤子之怀的,同时感到他处处洋溢的热力和熨帖如斯的温柔。如此有情有义又有情趣有赏见的先生在侧,许广平的一生真不是虚度。   另一种有迷人性格的是沈从文,他在跟施蛰存的书简里这样劝道:“关于与鲁迅先生争辩事,弟以为兄可以不必再作文道及,因一再答辨,固无济于事实得失也。兄意《文选》《庄子》宜读,人云二书特不宜读,是既持论相左,则任之相左可,何必使主张在无味争辨中获胜。”沈先生始终相信“时间”之魔力,秉性中藏着“大水”精神,养之涵之遂由之,莫发之,以此藏“自我”藏“见识”,静待光阴流转之后的承认和水落石出。沈先生的迷人处,莫不是这一种上善若水的雍容气度,早年和晚年的笑容都一样的淡定自若,只是晚年的鹤发童颜中更潜藏着一种坚若磐石的“硬气”,他依从自己却从未有过剑拔弩张跋扈昂扬,默默地看着身边,只让笔端散发人性中温暖的真善美之光辉。虽是对施兄的一席劝,却充分表现着自己的性情,与其争执不休不若埋头躬耕自己的学术,缄默之外全齐交与时间。哀而不伤的他,咳珠唾玉的他,为何能在古服饰文化研究中另筑高台,不可不谓其性格的成全。不过千字的书简,闪现出他性格中迷人的一面,对于这样一个“儒弱”的作家,我们不能不倍加惜爱。   读周作人的日记时常总易引起风光江南的艳慕,少年的他活在诗经里的江南,活在二十四节气里的江南,活在传统习俗下的江南,少年人周作人的读物也是旧文人的老本子。他的克制与内敛让人想起他性情之“死枯”,完全不像其兄性情之“活鲜”,其人的行止与文字格局之“枯”反衬其思想与赏见之活泼和特别。有趣的是,闲居乡里的他有时竟也觉得日子长得发慌,也觉得世间有片刻的无聊和无以遣怀的情绪。看到他如此写出,不禁让人想到“少年思也是诗”,他在某一个暮色黄昏中的“思想空白”也许就是一首诗。周家兄弟都是馋嘴人,周作人的日记里时常看到他描述四时瓜果鱼鲜,有趣的他觉得江南人好像把平常时也当成饥荒日,什么都爱腌制以备急时之用,对于“鲜味”的摈弃使他在以后觉得 “日本国的小菜风味与故乡小菜的相似处”。日记中,他每晚对时间总是比其兄更敏感些,早睡早起习惯的养成成就了好身子,对比之看鲁迅先生之手不离烟,深夜不辍笔耕。两个文人的天寿显然也取决于好习惯的养成,周作人显然更懂生息调理之道。周作人的儒雅和恭范往往得益于早年间读书习字的经历,在书法和诗文中早悟到克制隐忍的大气势。他文本中的“枯”也得益于此,而“腴”或许来自生活经历的多变,中外文化的交融吸纳,甚至家族中各种百口莫辩的复杂交葛。他的绚烂是隐伏在平常中的,不能如其兄以嚣昂气势使人受制受蛊惑,读之如走在寻常平原里,其实此地也曾峰峦叠嶂过,沧海桑田过。   带着自传体特色进入小说创作的郁达夫在日记中更加忠于自我和内心世界,无论是《沉沦》还是《迟桂花》,观者都能听到人物的**诉求,他大胆勇敢地借着人物中的“我”或“她”释放着本身的“爱”与“欲”的压力。非常奇怪的这样一个奇人却在游记中表现地隽永轻灵,毫无“欲念”的纠缠,这或许只能说游记这一文学类型本身不包含这样的表达特征。胡适之的日记往往侧重学术与时局,鲁迅的则往往清楚交代宾朋之来去,家账支收,写作动向之等等,断不会如此君一样将“情爱”与“欲念”真切地贴在纸上,“映霞”与“霞”颠来倒去,口中喃喃,“亲一个最长的嘴”,“只抱着她不肯放开”……这样直接热烈的爱欲表达与之的某些小说的创造意向一脉相连。更可笑的是,他讲旧相好文娟的故事,此女某年曾信誓旦旦与自己,此刻却跟了朋友,大家一起谈笑如常。他大概也觉得这样的事有趣得很,全然不顾我们各路观者或疑惑或不齿的眼神。   同样,他也是个可爱的男子,跟鲁迅一样不知爱惜身子的人。他身上有时冒着“拼将一生休,尽君一日欢”的勇烈,可怜这样的情怀出自一个男儿身。我看到他在某短篇日记末了:“饮酒一斤。”不禁瞠目结舌,这样的狂狷怕是受了李太白的坏影响吧,又时常见他至深夜依然无眠,三更天四更天醒着甚至彻夜未眠也常有,如此一个“自甘堕落”的人如何能够有长命呢?若不是在日本被刺,依他这样的活法也不会有一个无病无灾的晚年好岁吧。一个春晨,他在日记中这样说:“早晨春眠贪梦,想映霞想得了不得。……”眷念之深,欲念之沉,可见其对映霞心思之纯烈。大概也因王之存在,点燃了他创作的火苗,摸清了**之本真。他与王之间一场旷世之恋,历经了揣测、吸引、缠绵、交融至于家常婚姻,最后衍生猜忌最终崩裂。本可以无疾而终的婚姻最终以悲剧收场,让一路为之欣喜鼓舞的朋友们最终叹息一声。后来人的一切剖析都流向“捕捉”和“粘贴”,好在郁之日记原原本本地记录了这对鸳鸯曾经花下躲雨中的恩爱,也就够了。   《书简日记卷》显得有点厚实无当,区别爱情友情之外的亲情书简也让人动容,亲情的感动往往具有相当的普泛性。比如再重读到傅雷对傅聪的数封谈艺书简,还能为其细心和耐心感动。撇去傅雷本身对文艺的高见,单就“父亲”角色的担当足以使后来“父亲们”汗颜不止。傅雷本身对音乐和文学的高深学养不断引着孩子的视野往文艺高峰攀涉,这不足以让人侧目,好的是作为父亲的他从未以此作为左右和驾驭孩子兴趣的绳索。他永远不抱护着孩子,而是保持距离地守着,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这是“温柔的父爱”。书简里的傅雷与同辈人叙述的“严肃的傅雷”一点也不合辙,有时我只觉得这样一个男人的内心过于丰富,细密处不胜繁琐,动情处柔肠百转。有如此一个父亲在,母亲朱梅馥怕只要管好两个儿子的一日三餐也就够了。我时想,向傅雷先生学习如何做父亲,学不了他的腹中乾坤,大概只能学一点他尊重孩子的平等态度吧。   读书简或日记是最不累人的活计吧,近六百来页的书,也就花了一日半的光阴。人在静谧处时常会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悉悉索索如春蚕啮桑,有时我还听得见他们的私房话。他们在《书简日记卷》里无声的语言,在夜里却有了背景,有了身形,有了音容笑貌,有时他们彼此看着,有时也会偷偷看我一眼,给一朵微笑。不知为何,我心里泛出一层暖意,他们微笑,也许是会心我对他们的懂得。

评分

某个寂寥的春晨,一宵雨过,我就堕到了纵有千言无人对的低潮中,似乎听到屋缘的常春藤正不断往上攀爬,车轮儿轻轻碾过落花,尘土不由地轻声替之“哎哟”一声,远处的风吹麦浪,布谷鸟追着春天一闪即过……心思静得似乎承不了,一点点地往下滑。这似乎不是情绪低潮的前奏,这样的沉坠,最终将被软和蓬松的落叶被子稳稳接住,容我安放自由的身心。   这时节,读什么都不对,只能读人们的私房话,比如读某人的书简或是日记。书简,是“我”说过你听的;日记,是“我”说给自己听的。这两种文本跟大众与他人都撇清关联,也因此往往显得奔放些,自私些,浓情些甚至歇斯底里些,但因其真因其烈因其汩汩不能节制惊动观者的人心,一一俘获。   书简和日记可能最能抵达真实内心的文学类型了,对于作家大概也算COPY不走样的性格呈现了。在《书简日记卷》里,我再次与苏曼殊邂逅,与鲁迅擦肩,与胡适之相逢一笑……最后挥手致别的是曾给我讲苏州园林“四个讲究”的叶绍钧。跟读某人的专集实不同,不同人的书简和日记看到不同的心路起伏和思想历程,在比较和甄别中,讶然于这各路英雄的不同性情。终知语言和作品源自于各自性格,源自不同地域的风情俚俗的濡染,源自家学结构的殊异,甚至源自娘胎里说不清道不明的基因遗传。   “中国大约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什么东西去,都变成漆黑。”这是鲁迅给许广平的信里说的。他在时的老大中国是这样的景象,他不在的眼前依然不变,甚至愈加坏了。读鲁迅,他的警醒力和洞彻力时常让我感到背脊升起层层凉意。“本来不大喜欢下地狱,因为不但是满眼只有刀山剑树,看得太单调,苦痛也怕很难当。现在可又有些怕上天堂了。四时皆春,一年到头请你看桃花,你想够多么乏味即使那桃花有车轮般大,也只能在初上去的时候,暂时吃惊,决不会每天做一首“桃之夭夭”的。”这时候的鲁迅,洒脱、自在、无畏,却最以 “车轮大的桃花感到无味”的夸辞给我们无限的幽默享受。此时的他真是可爱的,世间寻常飞“夸海口”让人喷饭,喷饭后却有无限回味的幽默。这样的“幽默”跟“滑稽”一下划清了界限。鲁迅日记中还有许多处让人心生爱之慕之的情意。比如关于“柿霜糖事件”,现出他骨子里一种亲亲侬侬的小儿态。因为手里不多,总不能让饕餮的男宾一下就吃光,总是愿意奉给浅尝辄止的女宾客。而因自己爱吃总不能克制到一次几片,心里盘算着等到长口疮时拿糖当“药”的,前思后想后又觉得患口疮的几率甚少,最后竟一下吃了精光。这样一则小趣闻,让人觉得他可亲可爱如邻家孩童,哪里跟老师嘴里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沾上一点边呢?在他与许广平与小峰的书简里,我觉出了他的可亲可爱和赤子之怀的,同时感到他处处洋溢的热力和熨帖如斯的温柔。如此有情有义又有情趣有赏见的先生在侧,许广平的一生真不是虚度。   另一种有迷人性格的是沈从文,他在跟施蛰存的书简里这样劝道:“关于与鲁迅先生争辩事,弟以为兄可以不必再作文道及,因一再答辨,固无济于事实得失也。兄意《文选》《庄子》宜读,人云二书特不宜读,是既持论相左,则任之相左可,何必使主张在无味争辨中获胜。”沈先生始终相信“时间”之魔力,秉性中藏着“大水”精神,养之涵之遂由之,莫发之,以此藏“自我”藏“见识”,静待光阴流转之后的承认和水落石出。沈先生的迷人处,莫不是这一种上善若水的雍容气度,早年和晚年的笑容都一样的淡定自若,只是晚年的鹤发童颜中更潜藏着一种坚若磐石的“硬气”,他依从自己却从未有过剑拔弩张跋扈昂扬,默默地看着身边,只让笔端散发人性中温暖的真善美之光辉。虽是对施兄的一席劝,却充分表现着自己的性情,与其争执不休不若埋头躬耕自己的学术,缄默之外全齐交与时间。哀而不伤的他,咳珠唾玉的他,为何能在古服饰文化研究中另筑高台,不可不谓其性格的成全。不过千字的书简,闪现出他性格中迷人的一面,对于这样一个“儒弱”的作家,我们不能不倍加惜爱。   读周作人的日记时常总易引起风光江南的艳慕,少年的他活在诗经里的江南,活在二十四节气里的江南,活在传统习俗下的江南,少年人周作人的读物也是旧文人的老本子。他的克制与内敛让人想起他性情之“死枯”,完全不像其兄性情之“活鲜”,其人的行止与文字格局之“枯”反衬其思想与赏见之活泼和特别。有趣的是,闲居乡里的他有时竟也觉得日子长得发慌,也觉得世间有片刻的无聊和无以遣怀的情绪。看到他如此写出,不禁让人想到“少年思也是诗”,他在某一个暮色黄昏中的“思想空白”也许就是一首诗。周家兄弟都是馋嘴人,周作人的日记里时常看到他描述四时瓜果鱼鲜,有趣的他觉得江南人好像把平常时也当成饥荒日,什么都爱腌制以备急时之用,对于“鲜味”的摈弃使他在以后觉得 “日本国的小菜风味与故乡小菜的相似处”。日记中,他每晚对时间总是比其兄更敏感些,早睡早起习惯的养成成就了好身子,对比之看鲁迅先生之手不离烟,深夜不辍笔耕。两个文人的天寿显然也取决于好习惯的养成,周作人显然更懂生息调理之道。周作人的儒雅和恭范往往得益于早年间读书习字的经历,在书法和诗文中早悟到克制隐忍的大气势。他文本中的“枯”也得益于此,而“腴”或许来自生活经历的多变,中外文化的交融吸纳,甚至家族中各种百口莫辩的复杂交葛。他的绚烂是隐伏在平常中的,不能如其兄以嚣昂气势使人受制受蛊惑,读之如走在寻常平原里,其实此地也曾峰峦叠嶂过,沧海桑田过。   带着自传体特色进入小说创作的郁达夫在日记中更加忠于自我和内心世界,无论是《沉沦》还是《迟桂花》,观者都能听到人物的**诉求,他大胆勇敢地借着人物中的“我”或“她”释放着本身的“爱”与“欲”的压力。非常奇怪的这样一个奇人却在游记中表现地隽永轻灵,毫无“欲念”的纠缠,这或许只能说游记这一文学类型本身不包含这样的表达特征。胡适之的日记往往侧重学术与时局,鲁迅的则往往清楚交代宾朋之来去,家账支收,写作动向之等等,断不会如此君一样将“情爱”与“欲念”真切地贴在纸上,“映霞”与“霞”颠来倒去,口中喃喃,“亲一个最长的嘴”,“只抱着她不肯放开”……这样直接热烈的爱欲表达与之的某些小说的创造意向一脉相连。更可笑的是,他讲旧相好文娟的故事,此女某年曾信誓旦旦与自己,此刻却跟了朋友,大家一起谈笑如常。他大概也觉得这样的事有趣得很,全然不顾我们各路观者或疑惑或不齿的眼神。   同样,他也是个可爱的男子,跟鲁迅一样不知爱惜身子的人。他身上有时冒着“拼将一生休,尽君一日欢”的勇烈,可怜这样的情怀出自一个男儿身。我看到他在某短篇日记末了:“饮酒一斤。”不禁瞠目结舌,这样的狂狷怕是受了李太白的坏影响吧,又时常见他至深夜依然无眠,三更天四更天醒着甚至彻夜未眠也常有,如此一个“自甘堕落”的人如何能够有长命呢?若不是在日本被刺,依他这样的活法也不会有一个无病无灾的晚年好岁吧。一个春晨,他在日记中这样说:“早晨春眠贪梦,想映霞想得了不得。……”眷念之深,欲念之沉,可见其对映霞心思之纯烈。大概也因王之存在,点燃了他创作的火苗,摸清了**之本真。他与王之间一场旷世之恋,历经了揣测、吸引、缠绵、交融至于家常婚姻,最后衍生猜忌最终崩裂。本可以无疾而终的婚姻最终以悲剧收场,让一路为之欣喜鼓舞的朋友们最终叹息一声。后来人的一切剖析都流向“捕捉”和“粘贴”,好在郁之日记原原本本地记录了这对鸳鸯曾经花下躲雨中的恩爱,也就够了。   《书简日记卷》显得有点厚实无当,区别爱情友情之外的亲情书简也让人动容,亲情的感动往往具有相当的普泛性。比如再重读到傅雷对傅聪的数封谈艺书简,还能为其细心和耐心感动。撇去傅雷本身对文艺的高见,单就“父亲”角色的担当足以使后来“父亲们”汗颜不止。傅雷本身对音乐和文学的高深学养不断引着孩子的视野往文艺高峰攀涉,这不足以让人侧目,好的是作为父亲的他从未以此作为左右和驾驭孩子兴趣的绳索。他永远不抱护着孩子,而是保持距离地守着,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这是“温柔的父爱”。书简里的傅雷与同辈人叙述的“严肃的傅雷”一点也不合辙,有时我只觉得这样一个男人的内心过于丰富,细密处不胜繁琐,动情处柔肠百转。有如此一个父亲在,母亲朱梅馥怕只要管好两个儿子的一日三餐也就够了。我时想,向傅雷先生学习如何做父亲,学不了他的腹中乾坤,大概只能学一点他尊重孩子的平等态度吧。   读书简或日记是最不累人的活计吧,近六百来页的书,也就花了一日半的光阴。人在静谧处时常会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悉悉索索如春蚕啮桑,有时我还听得见他们的私房话。他们在《书简日记卷》里无声的语言,在夜里却有了背景,有了身形,有了音容笑貌,有时他们彼此看着,有时也会偷偷看我一眼,给一朵微笑。不知为何,我心里泛出一层暖意,他们微笑,也许是会心我对他们的懂得。

评分

某个寂寥的春晨,一宵雨过,我就堕到了纵有千言无人对的低潮中,似乎听到屋缘的常春藤正不断往上攀爬,车轮儿轻轻碾过落花,尘土不由地轻声替之“哎哟”一声,远处的风吹麦浪,布谷鸟追着春天一闪即过……心思静得似乎承不了,一点点地往下滑。这似乎不是情绪低潮的前奏,这样的沉坠,最终将被软和蓬松的落叶被子稳稳接住,容我安放自由的身心。   这时节,读什么都不对,只能读人们的私房话,比如读某人的书简或是日记。书简,是“我”说过你听的;日记,是“我”说给自己听的。这两种文本跟大众与他人都撇清关联,也因此往往显得奔放些,自私些,浓情些甚至歇斯底里些,但因其真因其烈因其汩汩不能节制惊动观者的人心,一一俘获。   书简和日记可能最能抵达真实内心的文学类型了,对于作家大概也算COPY不走样的性格呈现了。在《书简日记卷》里,我再次与苏曼殊邂逅,与鲁迅擦肩,与胡适之相逢一笑……最后挥手致别的是曾给我讲苏州园林“四个讲究”的叶绍钧。跟读某人的专集实不同,不同人的书简和日记看到不同的心路起伏和思想历程,在比较和甄别中,讶然于这各路英雄的不同性情。终知语言和作品源自于各自性格,源自不同地域的风情俚俗的濡染,源自家学结构的殊异,甚至源自娘胎里说不清道不明的基因遗传。   “中国大约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什么东西去,都变成漆黑。”这是鲁迅给许广平的信里说的。他在时的老大中国是这样的景象,他不在的眼前依然不变,甚至愈加坏了。读鲁迅,他的警醒力和洞彻力时常让我感到背脊升起层层凉意。“本来不大喜欢下地狱,因为不但是满眼只有刀山剑树,看得太单调,苦痛也怕很难当。现在可又有些怕上天堂了。四时皆春,一年到头请你看桃花,你想够多么乏味即使那桃花有车轮般大,也只能在初上去的时候,暂时吃惊,决不会每天做一首“桃之夭夭”的。”这时候的鲁迅,洒脱、自在、无畏,却最以 “车轮大的桃花感到无味”的夸辞给我们无限的幽默享受。此时的他真是可爱的,世间寻常飞“夸海口”让人喷饭,喷饭后却有无限回味的幽默。这样的“幽默”跟“滑稽”一下划清了界限。鲁迅日记中还有许多处让人心生爱之慕之的情意。比如关于“柿霜糖事件”,现出他骨子里一种亲亲侬侬的小儿态。因为手里不多,总不能让饕餮的男宾一下就吃光,总是愿意奉给浅尝辄止的女宾客。而因自己爱吃总不能克制到一次几片,心里盘算着等到长口疮时拿糖当“药”的,前思后想后又觉得患口疮的几率甚少,最后竟一下吃了精光。这样一则小趣闻,让人觉得他可亲可爱如邻家孩童,哪里跟老师嘴里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沾上一点边呢?在他与许广平与小峰的书简里,我觉出了他的可亲可爱和赤子之怀的,同时感到他处处洋溢的热力和熨帖如斯的温柔。如此有情有义又有情趣有赏见的先生在侧,许广平的一生真不是虚度。   另一种有迷人性格的是沈从文,他在跟施蛰存的书简里这样劝道:“关于与鲁迅先生争辩事,弟以为兄可以不必再作文道及,因一再答辨,固无济于事实得失也。兄意《文选》《庄子》宜读,人云二书特不宜读,是既持论相左,则任之相左可,何必使主张在无味争辨中获胜。”沈先生始终相信“时间”之魔力,秉性中藏着“大水”精神,养之涵之遂由之,莫发之,以此藏“自我”藏“见识”,静待光阴流转之后的承认和水落石出。沈先生的迷人处,莫不是这一种上善若水的雍容气度,早年和晚年的笑容都一样的淡定自若,只是晚年的鹤发童颜中更潜藏着一种坚若磐石的“硬气”,他依从自己却从未有过剑拔弩张跋扈昂扬,默默地看着身边,只让笔端散发人性中温暖的真善美之光辉。虽是对施兄的一席劝,却充分表现着自己的性情,与其争执不休不若埋头躬耕自己的学术,缄默之外全齐交与时间。哀而不伤的他,咳珠唾玉的他,为何能在古服饰文化研究中另筑高台,不可不谓其性格的成全。不过千字的书简,闪现出他性格中迷人的一面,对于这样一个“儒弱”的作家,我们不能不倍加惜爱。   读周作人的日记时常总易引起风光江南的艳慕,少年的他活在诗经里的江南,活在二十四节气里的江南,活在传统习俗下的江南,少年人周作人的读物也是旧文人的老本子。他的克制与内敛让人想起他性情之“死枯”,完全不像其兄性情之“活鲜”,其人的行止与文字格局之“枯”反衬其思想与赏见之活泼和特别。有趣的是,闲居乡里的他有时竟也觉得日子长得发慌,也觉得世间有片刻的无聊和无以遣怀的情绪。看到他如此写出,不禁让人想到“少年思也是诗”,他在某一个暮色黄昏中的“思想空白”也许就是一首诗。周家兄弟都是馋嘴人,周作人的日记里时常看到他描述四时瓜果鱼鲜,有趣的他觉得江南人好像把平常时也当成饥荒日,什么都爱腌制以备急时之用,对于“鲜味”的摈弃使他在以后觉得 “日本国的小菜风味与故乡小菜的相似处”。日记中,他每晚对时间总是比其兄更敏感些,早睡早起习惯的养成成就了好身子,对比之看鲁迅先生之手不离烟,深夜不辍笔耕。两个文人的天寿显然也取决于好习惯的养成,周作人显然更懂生息调理之道。周作人的儒雅和恭范往往得益于早年间读书习字的经历,在书法和诗文中早悟到克制隐忍的大气势。他文本中的“枯”也得益于此,而“腴”或许来自生活经历的多变,中外文化的交融吸纳,甚至家族中各种百口莫辩的复杂交葛。他的绚烂是隐伏在平常中的,不能如其兄以嚣昂气势使人受制受蛊惑,读之如走在寻常平原里,其实此地也曾峰峦叠嶂过,沧海桑田过。   带着自传体特色进入小说创作的郁达夫在日记中更加忠于自我和内心世界,无论是《沉沦》还是《迟桂花》,观者都能听到人物的**诉求,他大胆勇敢地借着人物中的“我”或“她”释放着本身的“爱”与“欲”的压力。非常奇怪的这样一个奇人却在游记中表现地隽永轻灵,毫无“欲念”的纠缠,这或许只能说游记这一文学类型本身不包含这样的表达特征。胡适之的日记往往侧重学术与时局,鲁迅的则往往清楚交代宾朋之来去,家账支收,写作动向之等等,断不会如此君一样将“情爱”与“欲念”真切地贴在纸上,“映霞”与“霞”颠来倒去,口中喃喃,“亲一个最长的嘴”,“只抱着她不肯放开”……这样直接热烈的爱欲表达与之的某些小说的创造意向一脉相连。更可笑的是,他讲旧相好文娟的故事,此女某年曾信誓旦旦与自己,此刻却跟了朋友,大家一起谈笑如常。他大概也觉得这样的事有趣得很,全然不顾我们各路观者或疑惑或不齿的眼神。   同样,他也是个可爱的男子,跟鲁迅一样不知爱惜身子的人。他身上有时冒着“拼将一生休,尽君一日欢”的勇烈,可怜这样的情怀出自一个男儿身。我看到他在某短篇日记末了:“饮酒一斤。”不禁瞠目结舌,这样的狂狷怕是受了李太白的坏影响吧,又时常见他至深夜依然无眠,三更天四更天醒着甚至彻夜未眠也常有,如此一个“自甘堕落”的人如何能够有长命呢?若不是在日本被刺,依他这样的活法也不会有一个无病无灾的晚年好岁吧。一个春晨,他在日记中这样说:“早晨春眠贪梦,想映霞想得了不得。……”眷念之深,欲念之沉,可见其对映霞心思之纯烈。大概也因王之存在,点燃了他创作的火苗,摸清了**之本真。他与王之间一场旷世之恋,历经了揣测、吸引、缠绵、交融至于家常婚姻,最后衍生猜忌最终崩裂。本可以无疾而终的婚姻最终以悲剧收场,让一路为之欣喜鼓舞的朋友们最终叹息一声。后来人的一切剖析都流向“捕捉”和“粘贴”,好在郁之日记原原本本地记录了这对鸳鸯曾经花下躲雨中的恩爱,也就够了。   《书简日记卷》显得有点厚实无当,区别爱情友情之外的亲情书简也让人动容,亲情的感动往往具有相当的普泛性。比如再重读到傅雷对傅聪的数封谈艺书简,还能为其细心和耐心感动。撇去傅雷本身对文艺的高见,单就“父亲”角色的担当足以使后来“父亲们”汗颜不止。傅雷本身对音乐和文学的高深学养不断引着孩子的视野往文艺高峰攀涉,这不足以让人侧目,好的是作为父亲的他从未以此作为左右和驾驭孩子兴趣的绳索。他永远不抱护着孩子,而是保持距离地守着,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这是“温柔的父爱”。书简里的傅雷与同辈人叙述的“严肃的傅雷”一点也不合辙,有时我只觉得这样一个男人的内心过于丰富,细密处不胜繁琐,动情处柔肠百转。有如此一个父亲在,母亲朱梅馥怕只要管好两个儿子的一日三餐也就够了。我时想,向傅雷先生学习如何做父亲,学不了他的腹中乾坤,大概只能学一点他尊重孩子的平等态度吧。   读书简或日记是最不累人的活计吧,近六百来页的书,也就花了一日半的光阴。人在静谧处时常会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悉悉索索如春蚕啮桑,有时我还听得见他们的私房话。他们在《书简日记卷》里无声的语言,在夜里却有了背景,有了身形,有了音容笑貌,有时他们彼此看着,有时也会偷偷看我一眼,给一朵微笑。不知为何,我心里泛出一层暖意,他们微笑,也许是会心我对他们的懂得。

评分

某个寂寥的春晨,一宵雨过,我就堕到了纵有千言无人对的低潮中,似乎听到屋缘的常春藤正不断往上攀爬,车轮儿轻轻碾过落花,尘土不由地轻声替之“哎哟”一声,远处的风吹麦浪,布谷鸟追着春天一闪即过……心思静得似乎承不了,一点点地往下滑。这似乎不是情绪低潮的前奏,这样的沉坠,最终将被软和蓬松的落叶被子稳稳接住,容我安放自由的身心。   这时节,读什么都不对,只能读人们的私房话,比如读某人的书简或是日记。书简,是“我”说过你听的;日记,是“我”说给自己听的。这两种文本跟大众与他人都撇清关联,也因此往往显得奔放些,自私些,浓情些甚至歇斯底里些,但因其真因其烈因其汩汩不能节制惊动观者的人心,一一俘获。   书简和日记可能最能抵达真实内心的文学类型了,对于作家大概也算COPY不走样的性格呈现了。在《书简日记卷》里,我再次与苏曼殊邂逅,与鲁迅擦肩,与胡适之相逢一笑……最后挥手致别的是曾给我讲苏州园林“四个讲究”的叶绍钧。跟读某人的专集实不同,不同人的书简和日记看到不同的心路起伏和思想历程,在比较和甄别中,讶然于这各路英雄的不同性情。终知语言和作品源自于各自性格,源自不同地域的风情俚俗的濡染,源自家学结构的殊异,甚至源自娘胎里说不清道不明的基因遗传。   “中国大约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什么东西去,都变成漆黑。”这是鲁迅给许广平的信里说的。他在时的老大中国是这样的景象,他不在的眼前依然不变,甚至愈加坏了。读鲁迅,他的警醒力和洞彻力时常让我感到背脊升起层层凉意。“本来不大喜欢下地狱,因为不但是满眼只有刀山剑树,看得太单调,苦痛也怕很难当。现在可又有些怕上天堂了。四时皆春,一年到头请你看桃花,你想够多么乏味即使那桃花有车轮般大,也只能在初上去的时候,暂时吃惊,决不会每天做一首“桃之夭夭”的。”这时候的鲁迅,洒脱、自在、无畏,却最以 “车轮大的桃花感到无味”的夸辞给我们无限的幽默享受。此时的他真是可爱的,世间寻常飞“夸海口”让人喷饭,喷饭后却有无限回味的幽默。这样的“幽默”跟“滑稽”一下划清了界限。鲁迅日记中还有许多处让人心生爱之慕之的情意。比如关于“柿霜糖事件”,现出他骨子里一种亲亲侬侬的小儿态。因为手里不多,总不能让饕餮的男宾一下就吃光,总是愿意奉给浅尝辄止的女宾客。而因自己爱吃总不能克制到一次几片,心里盘算着等到长口疮时拿糖当“药”的,前思后想后又觉得患口疮的几率甚少,最后竟一下吃了精光。这样一则小趣闻,让人觉得他可亲可爱如邻家孩童,哪里跟老师嘴里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沾上一点边呢?在他与许广平与小峰的书简里,我觉出了他的可亲可爱和赤子之怀的,同时感到他处处洋溢的热力和熨帖如斯的温柔。如此有情有义又有情趣有赏见的先生在侧,许广平的一生真不是虚度。   另一种有迷人性格的是沈从文,他在跟施蛰存的书简里这样劝道:“关于与鲁迅先生争辩事,弟以为兄可以不必再作文道及,因一再答辨,固无济于事实得失也。兄意《文选》《庄子》宜读,人云二书特不宜读,是既持论相左,则任之相左可,何必使主张在无味争辨中获胜。”沈先生始终相信“时间”之魔力,秉性中藏着“大水”精神,养之涵之遂由之,莫发之,以此藏“自我”藏“见识”,静待光阴流转之后的承认和水落石出。沈先生的迷人处,莫不是这一种上善若水的雍容气度,早年和晚年的笑容都一样的淡定自若,只是晚年的鹤发童颜中更潜藏着一种坚若磐石的“硬气”,他依从自己却从未有过剑拔弩张跋扈昂扬,默默地看着身边,只让笔端散发人性中温暖的真善美之光辉。虽是对施兄的一席劝,却充分表现着自己的性情,与其争执不休不若埋头躬耕自己的学术,缄默之外全齐交与时间。哀而不伤的他,咳珠唾玉的他,为何能在古服饰文化研究中另筑高台,不可不谓其性格的成全。不过千字的书简,闪现出他性格中迷人的一面,对于这样一个“儒弱”的作家,我们不能不倍加惜爱。   读周作人的日记时常总易引起风光江南的艳慕,少年的他活在诗经里的江南,活在二十四节气里的江南,活在传统习俗下的江南,少年人周作人的读物也是旧文人的老本子。他的克制与内敛让人想起他性情之“死枯”,完全不像其兄性情之“活鲜”,其人的行止与文字格局之“枯”反衬其思想与赏见之活泼和特别。有趣的是,闲居乡里的他有时竟也觉得日子长得发慌,也觉得世间有片刻的无聊和无以遣怀的情绪。看到他如此写出,不禁让人想到“少年思也是诗”,他在某一个暮色黄昏中的“思想空白”也许就是一首诗。周家兄弟都是馋嘴人,周作人的日记里时常看到他描述四时瓜果鱼鲜,有趣的他觉得江南人好像把平常时也当成饥荒日,什么都爱腌制以备急时之用,对于“鲜味”的摈弃使他在以后觉得 “日本国的小菜风味与故乡小菜的相似处”。日记中,他每晚对时间总是比其兄更敏感些,早睡早起习惯的养成成就了好身子,对比之看鲁迅先生之手不离烟,深夜不辍笔耕。两个文人的天寿显然也取决于好习惯的养成,周作人显然更懂生息调理之道。周作人的儒雅和恭范往往得益于早年间读书习字的经历,在书法和诗文中早悟到克制隐忍的大气势。他文本中的“枯”也得益于此,而“腴”或许来自生活经历的多变,中外文化的交融吸纳,甚至家族中各种百口莫辩的复杂交葛。他的绚烂是隐伏在平常中的,不能如其兄以嚣昂气势使人受制受蛊惑,读之如走在寻常平原里,其实此地也曾峰峦叠嶂过,沧海桑田过。   带着自传体特色进入小说创作的郁达夫在日记中更加忠于自我和内心世界,无论是《沉沦》还是《迟桂花》,观者都能听到人物的**诉求,他大胆勇敢地借着人物中的“我”或“她”释放着本身的“爱”与“欲”的压力。非常奇怪的这样一个奇人却在游记中表现地隽永轻灵,毫无“欲念”的纠缠,这或许只能说游记这一文学类型本身不包含这样的表达特征。胡适之的日记往往侧重学术与时局,鲁迅的则往往清楚交代宾朋之来去,家账支收,写作动向之等等,断不会如此君一样将“情爱”与“欲念”真切地贴在纸上,“映霞”与“霞”颠来倒去,口中喃喃,“亲一个最长的嘴”,“只抱着她不肯放开”……这样直接热烈的爱欲表达与之的某些小说的创造意向一脉相连。更可笑的是,他讲旧相好文娟的故事,此女某年曾信誓旦旦与自己,此刻却跟了朋友,大家一起谈笑如常。他大概也觉得这样的事有趣得很,全然不顾我们各路观者或疑惑或不齿的眼神。   同样,他也是个可爱的男子,跟鲁迅一样不知爱惜身子的人。他身上有时冒着“拼将一生休,尽君一日欢”的勇烈,可怜这样的情怀出自一个男儿身。我看到他在某短篇日记末了:“饮酒一斤。”不禁瞠目结舌,这样的狂狷怕是受了李太白的坏影响吧,又时常见他至深夜依然无眠,三更天四更天醒着甚至彻夜未眠也常有,如此一个“自甘堕落”的人如何能够有长命呢?若不是在日本被刺,依他这样的活法也不会有一个无病无灾的晚年好岁吧。一个春晨,他在日记中这样说:“早晨春眠贪梦,想映霞想得了不得。……”眷念之深,欲念之沉,可见其对映霞心思之纯烈。大概也因王之存在,点燃了他创作的火苗,摸清了**之本真。他与王之间一场旷世之恋,历经了揣测、吸引、缠绵、交融至于家常婚姻,最后衍生猜忌最终崩裂。本可以无疾而终的婚姻最终以悲剧收场,让一路为之欣喜鼓舞的朋友们最终叹息一声。后来人的一切剖析都流向“捕捉”和“粘贴”,好在郁之日记原原本本地记录了这对鸳鸯曾经花下躲雨中的恩爱,也就够了。   《书简日记卷》显得有点厚实无当,区别爱情友情之外的亲情书简也让人动容,亲情的感动往往具有相当的普泛性。比如再重读到傅雷对傅聪的数封谈艺书简,还能为其细心和耐心感动。撇去傅雷本身对文艺的高见,单就“父亲”角色的担当足以使后来“父亲们”汗颜不止。傅雷本身对音乐和文学的高深学养不断引着孩子的视野往文艺高峰攀涉,这不足以让人侧目,好的是作为父亲的他从未以此作为左右和驾驭孩子兴趣的绳索。他永远不抱护着孩子,而是保持距离地守着,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这是“温柔的父爱”。书简里的傅雷与同辈人叙述的“严肃的傅雷”一点也不合辙,有时我只觉得这样一个男人的内心过于丰富,细密处不胜繁琐,动情处柔肠百转。有如此一个父亲在,母亲朱梅馥怕只要管好两个儿子的一日三餐也就够了。我时想,向傅雷先生学习如何做父亲,学不了他的腹中乾坤,大概只能学一点他尊重孩子的平等态度吧。   读书简或日记是最不累人的活计吧,近六百来页的书,也就花了一日半的光阴。人在静谧处时常会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悉悉索索如春蚕啮桑,有时我还听得见他们的私房话。他们在《书简日记卷》里无声的语言,在夜里却有了背景,有了身形,有了音容笑貌,有时他们彼此看着,有时也会偷偷看我一眼,给一朵微笑。不知为何,我心里泛出一层暖意,他们微笑,也许是会心我对他们的懂得。

书简日记卷 在线电子书 著者简介


书简日记卷 在线电子书 图书目录


书简日记卷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在线电子书下载

书简日记卷 在线电子书 图书描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书简日记卷 在线电子书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书简日记卷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书简日记卷 在线电子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