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的意义

结尾的意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弗兰克克默德是剑桥大学教授兼任哥伦比亚、哈佛等美国大学的客座教授。他被誉为本世纪最博学的文学批评家之一。由于他的学术涉猎面广,有人认为“批评家”的头衔比“文学批评家”更适合于他。

出版者:辽宁教育出版社
作者:(英)弗兰克・克默德
出品人:
页数:181
译者:刘建华
出版时间:2000-03
价格:10.4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8257205
丛书系列:牛津精选
图书标签:
  • 文学理论 
  • 叙事学 
  • 文论 
  • 弗兰克・克默德 
  • 文艺理论 
  • 外国文学 
  • 文学 
  • 英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作者在书中阐释了依靠虚构制造意义的必要性。《圣经》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于读者由它的结尾向开头进行回顾的过程中,《圣经》从开头的《创世纪》到结尾的《启示录》为人类历史提供了一个能产生意义的“十分完美和谐的结构”。古往今来,多少人凭借这一结构认识世界与自我。这一虚构满足了生于历史中间,错过了开头,又赶不上结尾的人确定人生意义的需要。因为按西方阐释学的原则,结尾必须申明开端的目的,必须赋予中间过程以秩序和意义。这也是文学这类”解释性虚构”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这本书针对的是在文学、神学、哲学、社会学等领域中兴起的否定结尾、开端和结构的思潮。作者承认:现在人们难以“想象生活的时间和世界的时间的关系”,并主张文学与批评必须适应现代生存环境,但是并不相信历史连续性会被断裂与危机所取代,要有一条可行的中间路线——“我们的故事必须做到既能发现纯粹的连续性,而又不使自己变得连续”。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还可以吧…收获不大

评分

2013/11/21日读第一次 2016/9/24日对照英文,读完第二次 1965年的讲稿,中文翻译可能已经尽力的,看英文的时候发现有些重点没有能够在中译本中凸出出来,比如斜体字,拉丁文等。其中的文学史和基督犹太背景可能是最大的阅读障碍。 令人印象深刻的可能还是他对于“文学虚构”所做的功能性理解,只不过,在一个当下已经沦为可能是他口中的“第三阶段”的文化改造看来,虚构虽然不至于成为神话,但是他仍然无法给世界带来平静。对于现代的理解,他的某些预见是犀利的,而且这些现代状况并没有多大的好转。然而这种情况是怎么出现的,似乎从文学的角度只去谈虚构的种种还是不够。演讲稿总是没有专门的论文来得那么条理分明,研究文学的谈哲学的观念时太容易发生偏移……

评分

(还是得先读萨特、麦克白…才可以读西方文论啊)

评分

前半本真是晦涩得可以……掺杂了太多对宗教/神学的讨论,看得一摸黑。后半渐入佳境,对恶心/麦克白的分析很有意思。对镜子/emblem的讨论很能与卡尔维诺对参。

评分

从《圣经》阐释学来论述文学虚构的起源,绝对是相当原创的思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