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葉青,生於1957年。中學畢業後進工廠做學徒,後來上瞭大學。1982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然後到北京。做瞭幾年齣版社編輯,然後辭職。選擇瞭無業,或謂之以自由為職業,整整十八年。現為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著作有《十三不靠》、《歡樂宗教》(中國科學齣版社)、《清湯白水》、《平淡映月》、《抬頭看天》、《昏暈哲學》、《古董主義》(中國友誼齣版社)等。
本書寫作的緣由,齣自袁運生先生的一批水墨肖像作品。依畫上落款時間,是1981年5月,地點是敦煌。畫中人大都是浙江美術學院77級國畫、油畫、版畫班的學生,他們去敦煌學習,邂逅中央美術學院的袁運生老師,於是,在夜晚的燭光下,産生瞭這段因緣。二十三年過去,畫中人天南海北,有的成瞭在國外走紅的藝術傢(法國黃永),有的成為成功的商人(查立),有的則被黑人槍殺於紐約街頭(林琳),有的至今被關在美國監獄裏(陸紅)……更多的,成為中國美術教育界的重要角色。作者也算得上其中一員。他應邀采寫畫中二十餘年來的經曆,卻不期然探及浙江美術學院五十年的曆史、人物,並由此涉及到新中國藝術在發展過程中與意識形態間的復雜關係,展現齣重大主題。
买这本就是冲着那段往事。 那段逐渐解冻的往事。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很多人已经遗忘了,但总还有人记得。 在那些经历过的人,在那些倾慕过的人中间流传。。。
評分我是拿来当野史看的,哈哈哈。不过作为他们的学孙们这书还是得值看的,只是也因此可能这本书的受众面也会比较小,不过当然这是不关紧要的。
評分喜欢袁运生的速写 虽然没有77/78级那样的经历,但是曾经的青葱岁月每个人都曾经走过。看完后甚至都动了念头,编写一个我们自己的那年那月。结果当然是三分钟热情,因为在MSN上面问询了几个朋友的意见,大家现在都在家庭、工作的重压下,一想起来好像觉得工作量巨大。 若干年后...
評分我想读《那年那天》。朱老师说:“记忆一如花蕾,并非尸体,也是个活物,还是生长着的”。 孙杰的书评《那人那书》,称此书“整体色调鲜明,局部刻画深入,体例结构不落俗套”,好像在评一幅画,拼贴画。他/她问:“在重整河山的激荡岁月中,77、78级同学们的手印留在了校园内...
評分回首往事,无论是将那年、那天记忆得多么清晰,每个人最终仅能对自己说是造化弄人吧。而且记忆的清晰未必就是什么好事,愈是清晰,愈是一种对于自己的伤害,或许伤害得久了,自然而然,上了瘾,成就了一个个在人体内不可或缺的文化因子,想戒也难矣。 对于某些...
寫書的由頭不錯。 最早的國立藝專,後來的浙江美院。
评分這本緣起袁遠生先生的一批水墨肖像,人物是浙江美院77級的學生,書中寫的也是77級油畫係的故事,作者自謙隻是將道聽途說整理謄寫齣來,匯而為篇,看似堆碼成一個集體記憶和集體情緒的模樣。在那個剛結束浩劫的年代裏,校園裏的匠人還繼續沿襲陳規,學生卻本能地追尋“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意識”,兩者的碰撞以學生或被開除、或被變相發配邊疆告終。虧得世上還有美國,兼國門大開,不然也難在三十年後從書中讀到這些人。
评分以對話的方式,親身講述當年那些藝術傢的故事
评分查立和貢布裏希那一段
评分隨著硃葉青離開國美,重新走進江湖,這本書越來越變得有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