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笔名“荼”,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考取公费留学,次年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深造。1950年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数十年来历以坎坷,苦恋家园,在致力于油画民族化与国画现代化的不断探索、创新中,创作了大量的绘画艺术作品。曾于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塞纽齐博物馆、美国底特律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印尼国家展览馆及台湾历史博物馆等处举办个展数十次,已出版画集、文论集散文集七十余种。1990年获法国文化部最高文艺勋位,1993年获巴黎市勋章,2002年3月入选为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
前言(作者的话):
身后是非谁管得,其实,生前的是非也管不得。但生命之史都只有真实的一份,伪造或曲解都将被时间揭穿。
我一向反对写自己的传记,感到平凡人生何必传之记之,今年逾八旬,常见有长、短文章叙我生平故事与言行,善意恶意、或褒或贬,真伪混杂,我虽一目了然,也只能由其自由扩散。但促我反思,还是自己写一份真实的自己的材料,以备身后真有寻找我的人们参照。
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叙“生命之流”,即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经历,记自己思想感情的成长、发展、转变与衰落。这生命之流如绘了一幅《清明上河图》,着力于长河的全貌与主要转折,而许多局部细节须用放大镜观察。第二部分“此情此景”,便全是局部放大图,包括有关生活的、文艺观的,其中不少文章都是当年针对现实而发,并引起过强烈反响和争议,今一字不改呈奉于新读者前,读者有最大的自由选择自己有兴趣的篇章。第三部分是年表,那是生命支付的账单,备查支付的误差。
人到了老年,会逐渐恢复一些童年时的性格特征。缺点如贪吃、贪玩、任性,优点如可爱、执着、明净。当一生即将走过,拾点往事,最令人不舍的,会不会只是童年时吃过的一碗豆腐脑,放过的一只风筝,或者家门口的那条蜿蜒小河? 长长336页的吴冠中自传《我负丹青》,阅毕...
评分这本书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喜欢这个人的画,就买了这本书。以前说过,读传记的目的很可疑,但对吴冠中的自传而言,肯定是没有什么八卦的。之所以要看他写的字,还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他的画。 吴冠中是少有的那一种画家,即受到东西方广泛的喜欢和关注。吴冠中也是那种稀有的画家,...
评分读《我负丹青》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为啥起了一个这样的书名?因为我不明白作者的“负”究竟指什么?是“肩负”,还是“辜负”? 也许你觉得我在玩弄文字游戏,不过,请你先别急着烦,静下来想想,我的疑问是有道理的。如果你仔细读过这本书,你也许有着跟我类似的感受,那就是...
评分是在看过这本书之后才看到了关于老先生的采访,听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本来是个不愿意写自传的人,写自己的传记没有什么意思,但是后来我看到了别人替我写的传记,发现里面有些内容不符合真实的情况,所以我决定自己写一本。”
评分一部美术家自己写的关于自己寻美过程的美好表述的美文! 全书可用一个字贯穿:爱。但在书中却从未出现过一次!! 热爱一切,热爱一生——于是拯救了艺术世界,拯救了自己一生! 他一生都在追求的点、线、面、色。他的作品就是这些简单要素的艺术结合,于是美了。 他在现实...
笔调很像季羡林||我最爱他画的江南
评分画家心中的百转千回,真挚单纯,深刻厚重。忽然打开了一扇通向美学的时空之门。
评分艺术营生的艰苦
评分生命如流水一般,老先生静静地讲述着他的“水陆兼程”。吴冠中的土壤与赵无极,朱德群,潘玉良,(加上建筑界的贝聿铭)他们不同……最大的不同可能来自于先生追求的白居易和李商隐的合体,既不媚俗也不和寡——同时满足于专业同行的眼光和普通民众的眼光。大爱吴冠中的作品!!!
评分一页一页,一年一年,一笔一画,书写于间隔纸上,滕于铅字排印,然读之每页都会想哭。成大师者,皆以非常人的姿态生存于世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