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笔名“荼”,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考取公费留学,次年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深造。1950年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数十年来历以坎坷,苦恋家园,在致力于油画民族化与国画现代化的不断探索、创新中,创作了大量的绘画艺术作品。曾于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塞纽齐博物馆、美国底特律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印尼国家展览馆及台湾历史博物馆等处举办个展数十次,已出版画集、文论集散文集七十余种。1990年获法国文化部最高文艺勋位,1993年获巴黎市勋章,2002年3月入选为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
前言(作者的话):
身后是非谁管得,其实,生前的是非也管不得。但生命之史都只有真实的一份,伪造或曲解都将被时间揭穿。
我一向反对写自己的传记,感到平凡人生何必传之记之,今年逾八旬,常见有长、短文章叙我生平故事与言行,善意恶意、或褒或贬,真伪混杂,我虽一目了然,也只能由其自由扩散。但促我反思,还是自己写一份真实的自己的材料,以备身后真有寻找我的人们参照。
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叙“生命之流”,即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经历,记自己思想感情的成长、发展、转变与衰落。这生命之流如绘了一幅《清明上河图》,着力于长河的全貌与主要转折,而许多局部细节须用放大镜观察。第二部分“此情此景”,便全是局部放大图,包括有关生活的、文艺观的,其中不少文章都是当年针对现实而发,并引起过强烈反响和争议,今一字不改呈奉于新读者前,读者有最大的自由选择自己有兴趣的篇章。第三部分是年表,那是生命支付的账单,备查支付的误差。
读《我负丹青》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为啥起了一个这样的书名?因为我不明白作者的“负”究竟指什么?是“肩负”,还是“辜负”? 也许你觉得我在玩弄文字游戏,不过,请你先别急着烦,静下来想想,我的疑问是有道理的。如果你仔细读过这本书,你也许有着跟我类似的感受,那就是...
评分时下画家的笔只会在画布上抹或者在宣纸上涂,真正会写文章的人不多。吴冠中先生的文字却很令人佩服,既有中国传统文字的古雅之美,又有某种意识流的感觉(但不是那种很晦涩的),大有行云流水之意。说实话,他的画在下看得不多,更谈不上懂,但他在书中表达出的对艺术的见解...
评分与美之缘 ——邂逅吴冠中 凡是大师之作,必然有鲜明独特的风格。 即使把他的画和许多人的画放在一起,芸芸浑浑之中,你仍能一眼辨出。 我相信,画品的高低,只需一瞥就能得知。 吴冠中的画,是那种在...
评分灵动的线条 自成一格的风格 徽派特有的建筑与树 冠中大师人如其名 他的人生在自己的笔下 如流水淙淙 如云端之上 既朴实无华 又无限神往 那是对徽派建筑的一种精神提炼 那是对人生道路的一种抛砖引玉 从他的作品里看到的是 内心的一种静谧与安详 正式如此 平静水面上的一尾涟...
评分是在看过这本书之后才看到了关于老先生的采访,听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本来是个不愿意写自传的人,写自己的传记没有什么意思,但是后来我看到了别人替我写的传记,发现里面有些内容不符合真实的情况,所以我决定自己写一本。”
厚重的书,厚重的人生。请不要用自己安逸浅薄的人生阅历来随意解读那段岁月。
评分生命如流水一般,老先生静静地讲述着他的“水陆兼程”。吴冠中的土壤与赵无极,朱德群,潘玉良,(加上建筑界的贝聿铭)他们不同……最大的不同可能来自于先生追求的白居易和李商隐的合体,既不媚俗也不和寡——同时满足于专业同行的眼光和普通民众的眼光。大爱吴冠中的作品!!!
评分厚重的书,厚重的人生。请不要用自己安逸浅薄的人生阅历来随意解读那段岁月。
评分一页一页,一年一年,一笔一画,书写于间隔纸上,滕于铅字排印,然读之每页都会想哭。成大师者,皆以非常人的姿态生存于世间。
评分每天天不亮起床,至少站着画8小时,饮食无定,冷暖不保,谁告诉你搞艺术是玩出来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