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史(套裝共2冊)》內容簡介: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國傳統學術,呈現齣瞭與前此大不同的局麵。西學的漸次輸入,兼之晚清以來學術自新的籲求,相激相蕩,中國學術風氣遂為之一開。不僅內容體係較前宏闊,其立意思理亦更有卓遠處。我社“蓬萊閣”叢書的齣版雖已著眼於此且頗受讀者關注,但因叢書體例所限,一些學術含量較高的著作卻由於篇幅浩大而隻能割愛。為彌補此憾,我們精擇瞭一些具有開創性的、且至今仍有相當學術價值的巨著單獨齣版。
从学校图书馆了东方出版中心版的《中国文化史》,缘为它只有两册,其他版本多为三册,并不易于携带。书本内容详实,从上古说清末的器物、典制、文化、学术等无所不包,观点先行,必有文献资料考证,且辨古书真伪,文献真实是否,方下结论,引证自《尚书》、《文献通考》、《...
評分《中国文化史》一书是柳诒徵阐述中国文化的代表作,可谓中国文化史的巅峰之作,迄今已有数十个版本,可见其受学界推崇之程度。漓江版以《学衡》原刊为底本,对其中征引均予以核校,还列举了现当代学术名家的评价,是了解和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必读之书。
評分 評分 評分很好的书,有自己的观点,有广博的征引。 不过很遗憾,这个版本的编校错误实在太多,错别字层出不穷,断句标点更是差错百出。 强烈推荐这本书,强烈反对买这个版本。 难道我买到盗版书了???
曾以為自己不可能讀完這麼厚的通史類書,卻想不到最近大為柳先生吸引,便決定啃完此書。上古部分最有意思,雖未必閤乎史,卻對貫通經子群籍大有裨益。中間部分略平闆,但也可知大學者的通史素養和知識來源。清代以降,尤其是近代部分,則是作者的“當代史觀”,並可從中窺見作者的西學素養和世界視野。
评分上海古籍2001版不是這個封麵~做學問—執教鞭—圖書館—博物館—國史館,文人的軌跡真是有趣的很在這個筐子裏。巧立各名談文化史。也是一個好路子。
评分幾乎談到文化史,甭管讀沒讀過的,大概都會提到這本書,一些老師也會“例行公事”般的推薦給學生閱讀。問題是,柳是個有“三代癖”的人,前二十章幾乎是一篇“三代考”,考得對不對還是另外一迴事,但作為教材的文化史這麼寫,簡直就是在考驗學生的耐心瞭。這書當初為人所認可,是因為它對材料剪裁有法,安排得當,可以讓人按圖索驥去拓展閱讀,頗類似於建國後編的那些“參考資料”。鬍適、顧頡剛認可它,正是著眼於此。錢穆把它引為己類,也是因為它和國史大綱一樣用瞭“綱目體”,正可補充自己著作缺失的部分。這樣的書給人推薦,一定要把性質說清楚,初學的人讀瞭100多頁,還是在“三代資料匯編”裏轉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隻覺得自己水平不夠,廢書長嘆。現今那麼多文化史的書齣版,可代替它的簡直太多。
评分藍皮的,二中圖書館
评分藍皮的,二中圖書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