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宇(1918-2000),生於湖南長沙,1936年入天津南開大學電機工程係就讀。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在長沙《抗日戰報》工作,後來進入國民黨成都中央軍校,1950年退伍。
其後赴美攻讀曆史,獲學士(1954)、碩士(1957)、博士(1964)學位。曾任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副教授(1967)及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1970)。參與《明代名人傳》及《劍橋中國史》的集體研究工作。
本書是黃仁宇先生七十年代以來的多篇論述加上兩篇新稿,重新編印發行的增訂版。作者以其一貫提倡的大曆史觀點,用長時間、遠距離、寬視角的條件重新檢討曆史,使得過去許多看似不閤理的事跡,獲得前因後果連貫的閤理性。作者用簡潔的語言、獨特的曆史觀察人所未察,獨具慧眼,發人深省。
本書包括:從《三言》看晚明商人、明《太宗實錄》中的年終統計、明代史和其他因素給我們的新認識、我對“資本主義”的認識、中國曆史與西洋文化的匯閤等內容。
黄仁宇治史着重于“技术”的角度,而不着眼于传统的道德的立场 平铺开来 相对客观、相对物质 置身事外地阐述他的大历史观 对历史上的人物事件不随意做是非对错的道德褒贬 他的著作的核心字眼除了上述的“技术”,还有“财政税收”、“能在数目字上管理”,这种主题贯穿他作品...
評分 評分相对而言,这是一本一些中国财政史文章的集合,看起来没有一本书那样贯穿,我也是断断续续的看了近半年才看完。 不过,作者从各个角度来研究了中国的财政管理的变迁:从三言小说的角度,从国家的财政制度,对比西欧的资本主义与中国农业为主的五百年制度,应该综合再看一遍
評分黄先生的确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资本主义和中国。但是他驾驭文字的功夫不怎么样,不知道是不是更多的时间是以英文在写作。特别是连续看过他的几本书后,感觉这本书最乏味。当然,这可能也跟我看的顺序有关。
主要論述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在中國明朝時期的不可能,不建議沒有諳熟明史和曆史的一般研究方法的人士閱讀。
评分建立一個數字化的國傢。間歇性的架構
评分很好,寬廣
评分我們既沒有所謂“資本主義萌芽”也沒有産生的土壤,這就像一個孩子,你不叫他小孩卻要喚他作“預備成人”,套用“國際慣例”人為縮短時間周期,自欺欺人,也沒什麼價值。
评分學力不濟,讀不瞭這種天馬行空的文= =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