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力(硃蘇力),男,江蘇人,1955年生於閤肥。當過軍人、工人。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係,獲法律學士學位;1985年在北京大學讀研究生期間去美國留學,先後獲LL.M(商法和稅法)M.A(美國法律製度)和PH.D(法律交叉學科研究)學位。1992年迴國任教。現任北京大學法律係副教授。主要著作有論文20餘篇,以及譯著《法律的運作行為》(閤譯,1994)、《法理學問題》(1994)、《憲政與分權》(即齣)。
“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文叢主 編梁治平 本書內容以交叉學科為背景,從淺近的社會法律問題入手,集中討論瞭中國當代法律和法學一係列重要理論問題。例如:法律規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專業化、市場與法律的替代問題,以及法學研究方法論等。其學術背景涉及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闡釋學、語言哲學等。以力求從平易中展現法學與其他學科的不可分割的關係,創造性地把交叉學科的知識引入到中國的法學研究中來,並融閤進中國法學。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的“读后感” 在这部苏力先生的学术文章自选集中,我们可以看到苏力先生冷静得近乎保守的思考,以及法制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保守并非贬义,苏力先生在文中也曾如此使用) 从我们的惨痛的近代史来看,民族危亡之时,仁人志士高呼“变法”,演变...
評分《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确实极大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深入得思考法学学术性的问题。而在思考之后,我对有些问题依然迷茫,对于苏力先生的一些观点不免有些怀疑。 在论及“法律创新”问题的时候,文中提到:“要鼓励制度创新,而且这种创新源于人民”。而之后又提...
評分读苏力的书是从《送法下乡》开始,之后是《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再之后便是这本代表作《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最后一本书也是最早出版并且也引起了最大的争议。 可以看到,费孝通对苏力影响真的很大。导致苏力把学术目光投放到基层,而且是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因而,决大部分文...
評分 評分第一次看苏力的作品是《走不出的风景》。当时是在高中,简单地翻了一下这本书,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如今的我走到法律的门前,作为刚入门的小鲜肉,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看完了《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把它仔细读完,既满足又欣喜。 第一次上法理课,老师说虽然我们会有中国法...
如果沒有這本書,我不會讀法理學。
评分法律是動態的過程,因時因地而變,是那種細微而緩慢的變化.顛覆性的改變必然帶來龐大的社會問題,甚至經濟動蕩.國內的法學傢們總喜歡橫嚮作比較法分析,其實縱嚮的曆史性的法律分析對中國現狀的改善更具有現實意義.
评分:醍醐灌頂和推理存疑的階段都經過瞭,可螺鏇上升和逐漸呈現還遠未到達。不過大學時第一次看蘇力的書,的確覺得像推開瞭一扇窗戶。
评分難得在法學日益專門化、技術化與強調法教義學的今天,可以有一種描述中國問題、多學科對話的嘗試,可是看完後仍然無法看到傳統或本土、民間如何能促進法治,傳統能否孕育齣市場經濟、法治傳統,值得懷疑。而一些地方經驗、規避現有規範的嘗試,被視為有益的資源時,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其某種程度上契閤瞭外來的市場效益、法治精神等西化的標準,並具有在本土的可推廣性,但是如果這也是一種本土資源的話,那麼本土似乎就成瞭一個大框子。但是實際上後來作者在談及法律職業的專門化、法學教育的展望時,背後的藍本明顯是美國法學院,此時本土資源又在何方?
评分這是一本早該讀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