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1929~)
·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
·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原作以捷克文写成。
·小说《慢》、《身份》和《无知》,随笔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以及新作《相遇》,原作以法文写成。
·《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戏剧代表作。
十六七岁的时候,她特别喜欢一个隐喻;是她自己想出来的、听来的,还是从哪里读到的?没有关系。她想成为一种玫瑰香,一种四处扩散的香味,四处去征服。她希望就这样穿透所有男人,并通过男人,去拥抱整个世界。玫瑰四处扩散的香味:那是对艳遇的隐喻。这个隐喻在她即将成人之际开放,就像是对温柔地与男人混杂相处的浪漫许诺,对穿越所有男人之旅的邀请。可是,她天生又并非是一个常换情人的女人,这个朦胧的、抒情的梦,很快就在她宁静而幸福的婚姻中沉睡过去。
这本书原本是朋友两年前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帮助完成我对于米兰昆德拉所有作品的收藏, 不知道为什么我偏偏在这个夏天把它翻出来读了一遍. 是天意吧. 就像米兰昆德拉在这部作品里提到过的, "这个逻辑是存在于事物内部的, 换句话说, 它属于上帝的规划的一部分...人不是这一演变的作...
评分http://bigteeth.yculblog.com/post.476196.html 人生永远在痛苦和无聊中徘徊,这话好像是叔本华先生说得。这个论断如果成立有如下的可能:一,人生真的不够完美,上帝负有责任。二,个人对人生的要求太高,因为不满,所以有这样的牢骚。三。以上两者皆是。叔本华先生应该...
评分这本书原本是朋友两年前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帮助完成我对于米兰昆德拉所有作品的收藏, 不知道为什么我偏偏在这个夏天把它翻出来读了一遍. 是天意吧. 就像米兰昆德拉在这部作品里提到过的, "这个逻辑是存在于事物内部的, 换句话说, 它属于上帝的规划的一部分...人不是这一演变的作...
评分赶在去大马前,读完了米兰·昆德拉的《认》。薄薄一册,典型的爱情悲剧。 故事很简单,讲述一对相爱男女,珊达尔与马克。珊达尔因为惊恐青春不在而失去魅力。马克为了安抚她,匿名写情书,冒充仰慕者。珊达尔在反复猜测中,推断出信出于男方之手。她认定男方因她年华老去心...
评分妈妈的唾液,这正是能将我们需要聚集起来的大多数人胶合在一起的胶水。 古老的隐喻:能够穿越所有男人的,不是一种非物质性的、诗意的玫瑰香味,而是母性的、世俗性的唾液,带着它无数的细菌,从情妇的嘴中过渡到情夫的嘴中,从情夫过渡到妻子,从妻子过渡到她的婴儿,从婴儿...
最后两节救了这本小说。
评分第一次读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原本是抱着“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个人的作品“的心态翻开第一页的。确实得承认,昆德拉的小说挺迷人的,这种迷人不是体现在故事有多复杂宏大,他只跟你谈两个人的爱情,就是那么简单。他在故事伊始用了ABAB式的手法,通过男女主人公不同的视角对同一件事情进行分析和阐述,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反复惊叹于昆德拉对人物内心刻画的深入和精确,以及对整个故事发展节奏掌控的从容(最后高潮处让我感觉情节有点像趟无轨列车脱缰却并不让人感到难受,但仍巧妙地刹车收了尾)。而对这个故事本身的感悟是:人和人的理解力之间的偏差真是可怕得不可救药,最后能够抵御这所有自以为是的”认为“的,只有爱。
评分第一次读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原本是抱着“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个人的作品“的心态翻开第一页的。确实得承认,昆德拉的小说挺迷人的,这种迷人不是体现在故事有多复杂宏大,他只跟你谈两个人的爱情,就是那么简单。他在故事伊始用了ABAB式的手法,通过男女主人公不同的视角对同一件事情进行分析和阐述,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反复惊叹于昆德拉对人物内心刻画的深入和精确,以及对整个故事发展节奏掌控的从容(最后高潮处让我感觉情节有点像趟无轨列车脱缰却并不让人感到难受,但仍巧妙地刹车收了尾)。而对这个故事本身的感悟是:人和人的理解力之间的偏差真是可怕得不可救药,最后能够抵御这所有自以为是的”认为“的,只有爱。
评分现代人的恐慌与焦虑,失落与寻找。整个文本绵长而充盈。
评分两个相爱的人,单独相处,脱离这个世界,这很美。可是他们源源不绝的谈话内容要从哪里来?不管这个世界多么令人厌恶,情侣们还是需要它,才能够交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