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1929~)
·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
·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原作以捷克文写成。
·小说《慢》、《身份》和《无知》,随笔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以及新作《相遇》,原作以法文写成。
·《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戏剧代表作。
十六七岁的时候,她特别喜欢一个隐喻;是她自己想出来的、听来的,还是从哪里读到的?没有关系。她想成为一种玫瑰香,一种四处扩散的香味,四处去征服。她希望就这样穿透所有男人,并通过男人,去拥抱整个世界。玫瑰四处扩散的香味:那是对艳遇的隐喻。这个隐喻在她即将成人之际开放,就像是对温柔地与男人混杂相处的浪漫许诺,对穿越所有男人之旅的邀请。可是,她天生又并非是一个常换情人的女人,这个朦胧的、抒情的梦,很快就在她宁静而幸福的婚姻中沉睡过去。
读〈身份〉的趣味,首先在于男女主人公思想的错位。基本上,我读任何小说的趣味都在于此,评判低下的重要标准亦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感应的烦恼,爱玲说长大后重读〈红楼〉只能看到这个。是,受她影响,我读其他小说亦往往只能看到这个。 而对〈身份〉的另一重好感,则...
评分为什么选《身份》? 众所周知,米兰•昆德拉最经典的作品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但我选的却是另一部相对不起眼的作品《身份》。为什么?这得提到昆德拉写作的两个时期。前一时期是捷克时期,以捷克文写作,主要包括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
评分1、我有时候会有一些奇怪的想法,但我只是偶尔一转念而已,并不在意自己的这些想法。但这本书里面,两位主人公的很多奇怪的想法都被作者细细描绘出来了。我不得不说,这些想法有相当一部分都很有道理,甚至让我叫绝(比如眼皮是雨刮器,人体是破机器什么的)。但奇怪的是,米兰...
评分在旅途中完成的阅读,没有身份的变化,只有身边景色的改变。读完笑忘录之后阅读此书,感觉故事更加连续,尚塔尔的思绪变化影响着我,读完一段落,变沉思于此,让旅行变得有些悲观,不过还好,想明白之后再继续阅读,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和书中不谋而合。所以,把每次共鸣的地方...
评分我记得去年看《康德论上帝与宗教——宗教学译丛》,一本黑色封皮的书,右下角一抹好像屠刀随意蹭上去的红色,我看每一页都感觉脑细胞死翘翘,太阳穴突突跳,但是我乐死了,老是忍不住笑,康德实在是太搞了,然后由康德再联想到卡夫卡,再联想到凡高,再联想到……太搞了!而且...
究竟现实与梦境的分界在哪儿呢? 爱人的两张面孔,最终舍弃红色幻想,拥抱自己孤独而幸福的爱情。
评分vs《搭车游戏》,身份的脆弱性
评分他想表达身份的缺失,但表达得不够.
评分这小说所要说的东西,或者至少让我看来成为整部小说的最有力的语义中心,“脆弱性”这一意象。当然有身份的脆弱性,但也有(而且是更深刻意义上的)爱情的让人难以忍受脆弱性——而同时也是爱情的无穷的力量。 ---脆弱性。边界的不确定性。身份的变换或替代。逃离与梦魇。真实与模糊。摇摆与动摇
评分在回忆昆德拉的小说时,我会忆起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漂浮着无数细节,剩下的大片空白,我会很高兴地去自由弥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