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兹・墨菲
是一位中国历史和地理专家,出生于费城,1950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64年任密歇根大学教授,此前曾经在华盛顿大学任教,也曾任台湾大学和东京大学客座教授。从1954年到1956年,他是驻亚洲外交官联合会主席。1974年获密歇根大学突出贡献奖。作为亚洲研究协会前主席,墨菲曾担任《亚洲研究杂志》、《密歇根中国研究报》以及亚洲亚洲研究协会主办的《专论》等刊物的编辑。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福特基金会、古根海姆基金会、国家慈善捐赠会和美国学会理事会都接纳他为会员。墨菲是以为多产作家,著有《上海 进入现代中国的钥匙》(1953)、《地理学入门》(1978)、《一项新的对华政策》(与他人合作,1967)、《地理学的研究范围》(1982年第三版)、《条约口岸与中国的现代化》(1970)、《中国出迎西方:条约口岸》(1975)和《毛主义幻想的衰退》(1980)。《外来者:西方人在印度和中国》(1977)一书赢得了密歇根大学出版社的年度最佳图书奖。他还担任密歇根亚洲研究计划负责人多年。
叙述了从史前直到21世纪的亚洲历史,它对这一区域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着较为详尽的考察。全书尤其突出其“社会和文化史”的功能,是一部富有参考价值的亚洲历史著作。
印度是一个远比中国要复杂、文化更加多样的国家。此前看印度的历史就有如雾里探花,很容易使人看完以后更加糊涂。这本书从整个亚洲的角度,印度只是其中一个主要的一个国家,反而使印度的历史线异常清晰。印度早期历史的混乱,大部分的原因是印度不向中国有记录历史的传统,他...
评分 评分这是一本教科书,试图用最简单的方式向美国大学生普及亚洲历史知识。书中的亚洲指是“季风亚洲”,即覆盖在季风下的东亚、南亚和部分中亚,不包括中东和西伯利亚。作者认为,在季风下,这片地域拥有近似的文化特征。比如,有很强的祖先崇拜意识,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压抑个体且...
评分 评分这是一本教科书,试图用最简单的方式向美国大学生普及亚洲历史知识。书中的亚洲指是“季风亚洲”,即覆盖在季风下的东亚、南亚和部分中亚,不包括中东和西伯利亚。作者认为,在季风下,这片地域拥有近似的文化特征。比如,有很强的祖先崇拜意识,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压抑个体且...
看美国人眼中的亚洲~
评分看多国史(大区域史)比看单国史更有感觉
评分19岁生日收到的礼物。 谢谢你。这之后的生日没有人再送我书。。。
评分果然是费正清的学生,写作风格完全如出一辙,中国部分应该篇幅再大一点。本书给人另一个启发就是,季风亚洲能否当做一个完整的研究区域来构建较为统一的理论研究范式?我个人表示怀疑,实在因各区域间历史发展轨迹差异太大所致。其相邻、边缘区域的历史进程尤其值得考察,在我国这是边疆学研究的课题,可以将它视作季风亚洲的子区域进行研究。另外,本书的地理决定论色彩较为浓厚,给人直观的感觉就是季风亚洲仅因相同的季风气候、稠密的人口就将其视作一体?当然也不难理解作者的思维,是站在美国西方世界的“他者”来看季风亚洲这个“我者”的~
评分果然是费正清的学生,写作风格完全如出一辙,中国部分应该篇幅再大一点。本书给人另一个启发就是,季风亚洲能否当做一个完整的研究区域来构建较为统一的理论研究范式?我个人表示怀疑,实在因各区域间历史发展轨迹差异太大所致。其相邻、边缘区域的历史进程尤其值得考察,在我国这是边疆学研究的课题,可以将它视作季风亚洲的子区域进行研究。另外,本书的地理决定论色彩较为浓厚,给人直观的感觉就是季风亚洲仅因相同的季风气候、稠密的人口就将其视作一体?当然也不难理解作者的思维,是站在美国西方世界的“他者”来看季风亚洲这个“我者”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