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法国人类学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类学家之一。他生于1908年,长于社会与文化的比较研究,于血族关系、宗教及神话尤有独到见解。在50年代至BO年代初期主导英国、西欧及美国思想界,影响遍及社会科学、哲学、比较宗教、文学及电影的结构主义研究,位如宗师。作者在青壮年时期,曾亲访亚马逊河流域与巴西高地森林。在丛林深处找到还原于最基本形态的人类社会。《忧郁的热带》即记载了他在卡都卫欧、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几个最原始部落里情趣盎然,寓意深远的思考历程与生活体验。本书最早出版于
1955年,是一部对促进人类自我了解具有罕见贡献的人类学、文学、人类思想杰作。
这部抒情的、辛辣的、谜一样的作品不屑于依靠一些片段和残迹徒劳地去重新创造一种已经消失的地方色彩。本书的目的既在研究他人,又更要审视自身社会的道德。书中的观念剖析和历史叙述颇具历史冲击力,已在人类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可以称得上是经典著作之一。
列维这本书要慢慢看,不急。看着看着就看出一点意思来了,其实人都是一样。比如北方看南方人吃蚕蛹就觉得想吐,北方吃炸知了南方人看了也觉得惴惴,心说:“这东西能吃吗?”吃的人吃了,也相安无事。但土著人对待有文化人的态度,我觉得值得现代人学习。列维在丛林里遇到一个...
评分施特劳斯对旅行及其意义的描述与尤瑟纳尔写哈德里安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忧郁的热带》里他引用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and)《意大利之旅》(《Vayages en Italie》)中的一段:“每一个人身上都拖着一个世界,由他所见过、爱过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来是在另外一个不...
评分我完全不知道什么叫人类学,至今还是这样。所以这是一篇对人类学爱好者完全没用的书评,你在其中基本上看不到和人类学有关的任何知识。 因为只是我看这本书的流水账而已。 春节期间去花农家吃饭,问他将书架上的人类学有关的书都指给我瞅瞅,最后从他借了这本斯特劳斯的自传...
评分 评分“我讨厌旅行,我恨探险家。”这恐怕是列维和《忧郁的热带》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是除了“结构主义人类学家”这个称号以外我对列维的唯一了解。这句话多少有些一鸣惊人的意味,旅行作为被认为是人类少有的充满意义的活动,常被看作是仪式、自我提升的修...
译得不咋的
评分目眩神迷,要点星散,总想重看……
评分当散文看了
评分“每一个人身上都拖着一个世界,由他所见过、爱过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来是在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里旅行、生活,他仍然不停地回到他身上所拖带着的那个世界去。从此以后,可能把两个不同的世界之间沟通起来。经由预想不到的方式,时间把生命与我自己之间的距离拉长:在我能够回顾省思我以前的经历之前,必须先经过二十年之久的遗忘期。以前我曾在世界各地到处追寻那些经验,可是当时并不了解其意义,也不能欣赏其精华本质。”斯特劳斯真是深深打动了我。
评分完美的旅行手札,完美的自传,完美的田野笔记,完美的哲学随笔,完美的宗教解构。刚一开始看就决定好好认真地为自己写一份笔记,然则看完之后 只能却觉得如若不再细读几遍也只能箴言式的摘下一些片段,我只知道热带的欢乐与苦闷,斯特劳斯却了解热带的忧郁。当全世界都在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把这作为人类最深重的灾难的时候,斯特劳斯却向我们揭示了人类存在本身的灾难。当二战的阴霾早已散尽,斯特劳斯所说的关于一切形而上学的,全体人类的灾难,却持续下去。这也许就是人类学的召唤:在我们与虚无之间苦苦追寻人类原初的存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