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30年

世界30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信齣版社
作者:[英] 吉迪恩•拉赫曼
出品人:
頁數:380
译者:曹檳
出版時間:2012-1
價格:4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863111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國際政治
  • 曆史
  • 政治學
  • 政治
  • 全球化
  • 經濟
  • 社會
  • 時政
  • 世界史
  • 三十年
  • 曆史
  • 政治
  • 經濟
  • 社會
  • 國際關係
  • 全球化
  • 時代變遷
  • 觀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世界30年》內容簡介:世界已經變瞭!如果你瞭解這個變化的世界,你已經被這個世界拋下瞭。

在這個後危機世界裏,全球經濟已經變得脆弱不堪,國際政治也正在被改寫。

過去,各個國傢的關係是雙贏;現在,這種關係越來越接近零和瞭。

過去,那麼多的人歡呼雀躍地擁抱全球化;現在,到處可以看到反全球化人士示威的身影。

過去,美、蘇之間的核恐怖平衡讓世界捏瞭一把汗;現在,中、美之間的藉貸關係也堪稱恐怖平衡。

一個理想的世界是,主要經濟大國以及金融中心會通力閤作,共同解決全球經濟問題,規範全球和金融機構;但一個現實世界是,全球經濟問題更有可能會讓各經濟大國“大打齣手”,而不是走嚮閤作。

這個世界有太多你無法瞭解的事情:

中美已經無法做到雙贏?為什麼中美之間爭端不斷?

為什麼美國在匯率問題上一直要對中國施壓?

當代屬於美國,未來屬於亞洲,而歐洲已經是過去的事瞭?

中美已經陷入“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怪圈?

全球化世界為什麼會遭到那麼多的人反對?

為什麼每當經濟危機齣現,所有的國傢都難以獨善其身?

不讀《世界30年》,你一定不會瞭解上麵這些問題。

作者簡介

吉迪恩•拉赫曼

2006年7月成為《金融時報》的首席外交專欄作傢,在之前的15年時間裏,他作為《經濟學人》的通訊記者先後在布魯塞爾、華盛頓和曼榖工作,此外他還參與該雜誌“商業”和“亞洲”部分的編輯工作,對美國的外交政策、歐盟和全球化尤為感興趣。

目錄資訊

序2009年達沃斯//XI
第一部分
變革時代
1978~1991
引言 //003
第一章
1978年,中國:鄧小平復齣//009
1978年,為瞭嚮黨內闡明摒棄馬剋思主義教條的閤理性,鄧小平說:“恩格斯從沒坐過飛機,斯大林從沒穿過滌綸。”鄧小平也不認為虛僞地接受貧窮有任何好處,因此“貧窮不是共産主義”成瞭他又一個著名論斷。
第二章
1979年,英國:撒切爾主義//017
撒切爾最著名且最簡潔有力的名言就是—“你不能跟市場作對”—這句話再恰當不過地概括瞭1978年到2008年雷曼兄弟破産這段時期全球意識形態的發展趨嚮。
第三章
1980年,美國:裏根革命//025
美國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經濟繁榮,似乎證明瞭裏根經濟觀點的重要價值。國內經濟政策的成功,也為裏根的連任搭建起政治平颱。但是,人們將裏根奉為保守主義英雄的真正原因,當屬裏根在冷戰中的偉大功績。
第四章
1986年,歐盟:擁抱市場//035
作為一個整體來看,20世紀80年代組建的歐盟單一市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比美國或中國還要大。除此之外,盡管歐元遇到瞭一些麻煩,但作為歐洲統一貨幣,歐元是迄今為止有可能取代美元成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唯一選擇。
第五章
1985~1991年,蘇聯:政治開放、經濟重建及最後的瓦解//043
保守派批評者認為戈爾巴喬夫在為整個蘇維埃製度播下自我毀滅的種子,而這種擔憂確實不無道理。一旦戈爾巴喬夫認定“選擇”的思想應當從經濟領域擴展到政治領域、進而發展到國際關係領域,蘇維埃製度就難以為繼瞭。
第六章
1989年,歐洲:革命之年//053
1989年政治大變革所産生的深層次影響已遠遠超齣歐洲範圍。蘇聯陣營曾經為全世界左翼政治運動提供瞭道義上、思想上以及資金上的支持。因此,不論是中歐心髒地帶國傢對蘇維埃製度的堅決抵製,還是蘇聯在道德和經濟上的雙重破産,都産生瞭全球性的復雜影響。
第七章
1982~1991年,拉丁美洲:民主和市場的勝利//061
很顯然,不斷變化的全球政治形勢深深地影響著拉丁美洲的發展進程。但是,正如世界其他地區一樣,真正為變革時代經濟政策在拉丁美洲的實施掃清障礙的,是發生在那裏的經濟危機。
第八章
1991年,印度:第二個亞洲巨人的覺醒//071
在中國已經改革開放13年後,印度成為最後一個加入全球化博弈的世界大國。盡管加入的時間有些晚,但印度的到來最終也許會同中國的改革開放一樣,對全世界産生重大影響。
第九章
1991年,海灣戰爭:單極世界的到來//079
老布什總統歡欣鼓舞地錶示,海灣戰爭的輕鬆取勝使美國“徹底擺脫瞭越南綜閤徵”。而這場戰爭的勝利無疑也改變瞭美國政府對於使用武力的態度。
第二部分
樂觀時代
1991~2008
引言//087
第十章
民主:弗朗西斯•福山和曆史的終結//091
事實上,在樂觀時代,對普世民主的信仰從來都不是全球性的信仰,在蘇聯解體以後到2008年金融危機以前,自由國際主義者相信是其他的一些因素真正徵服瞭世界。他們相信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市場經濟。
第十一章
繁榮:艾倫•格林斯潘和經濟曆史的終結//099
因為一直看起來都很好,金融業正在産生巨大的利潤、稅收收入和紅利,以至於監管似乎是愚蠢的。就像格林斯潘在2008年經濟危機前一年齣版的迴憶錄中所說的:“為什麼要限製那些辛勤勞作的華爾街蜜蜂呢?”
第十二章
進步:比爾•蓋茨與科技勝利//111
當高端金融業在美國西海岸大放異彩的時候,美國的東海岸也成為科技革命的中心。科技革命在20世紀90年代的蓬勃開展使得美國湧現齣一大批具有世界競爭力的企業:微軟、蘋果、網景、易趣、亞馬遜、英特爾、雅虎、榖歌,這些企業給美國帶來瞭新的光榮和動力。
第十三章
和平:比爾•剋林頓和雙贏世界//119
這是對美國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態度的精彩總結,這種態度塑造瞭美國在樂觀時代的行為。美國相信經濟全球化和自由經濟是推動世界和平與繁榮的力量。但是如果市場經濟不能帶來和平、繁榮和穩定,美國準備用武力加以乾涉。
第十四章
樂觀的東方:馬凱碩和亞洲世紀//127
中國官員遵循著鄧小平的指示,“韜光養晦,善於守拙”,低調行事,讓彆人去研究中國以及亞洲其他國傢崛起的意義。而且從很多方麵來說,要為像亞洲這樣地域廣闊且國傢多樣的大洲尋找一個代言人也確實是不現實的。所以當人口僅有500萬的城市國傢新加坡成為這個代言人的時候,很多人感到非常意外。
第十五章
歐洲:岡特•費爾霍伊根和歐洲夢//135
很多經濟學傢懷疑歐元是否能夠堅持下去,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得他們的擔憂看起來很有先見之明。當時,歐元區各國對一些成員國—尤其是希臘的償還能力産生懷疑,也對歐元本身的穩定性産生瞭懷疑。
第十六章
反全球化主義者:從亞洲金融危機到美國“9•11”恐怖
襲擊事件//143
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的拉裏•薩默斯是一位傑齣的經濟學傢,對那些打著世界正義的旗號抗議全球化運動的人,他無法掩飾自己的衊視,他犀利而尖刻地說道:“如果在亞洲紡織工廠裏工作的那些孩子失去工作的話,她們不會在街邊抗議,而是淪為街邊的妓女。”
第十七章
查爾斯•剋勞薩默和新保守主義//151
“9•11”事件中對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的襲擊沒有改變任何事情,相反,這次襲擊隻是讓美國強調瞭一些世界早已知道的事情—世界上隻有一個超級大國,如果美國願意,那麼它可以在幾個星期之內推翻遠在地球另一端的一國政府。
第三部分
焦慮時代
引言//161
第十八章
西方的危機//165
但是在華爾街崩盤發生後沒多少時間,潘維教授就在思考高盛集團的這份預測報告是否顯得過於謹慎,他說:“在我看來,隻需20年,中國就可以和美國平起平坐,而且那一天可能還會來得更早。美國的體係處於混亂之中,他們需要我們的錢來拯救自己。”
第十九章
麻煩的世界//183
在2000年以前,中國本質上已經成為一個地區強國,而且也很少在亞洲以外的區域留下顯著的“腳印”;但隨著中國與非洲大陸日益密切的往來,情況發生瞭改變,其背後最主要的驅動力就來自中國對石油和其他原材料的需求。
第二十章
全球政府:像歐洲一樣的世界//201
如果20國集團無法完成使命,那麼讓中國和美國組成一個2國集團如何?從某些方麵來看,這一方案確實誘人。與其在沒完沒瞭的國際會議和讓人頭疼的多邊協議中陷入窘境,還不如讓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傢麵對麵把問題解決瞭。
第二十一章
像俄羅斯和中國一樣的世界//219
2007年1月,由美國人和歐洲人組成的訪問團參觀瞭中國國防部,期間我們不斷聽到中國的將軍們直率地聲明“颱獨便意味著戰爭”,中國不會因為美國乾涉帶來的威脅而有所畏懼。
第二十二章
破碎的世界:像巴基斯坦一樣的世界//235
奧巴馬關於繼續跟進阿富汗戰爭的決定或許能夠最終實現阿富汗的穩定,但在未來10年內,世界上的無政府和危險區域,即“失敗國傢”的範圍極有可能會進一步擴大。
第二十三章
零和世界//245
美國再強大也無法操縱民族主義情緒。如果美國最終訴諸貿易保護主義,或者以某種方式強迫中國調整人民幣匯率,那麼將有可能引發中國強烈的民族主義反應。
第二十四章
拯救世界//261
2008年金融危機的地緣政治意義在於,它使人們認識到“中國挑戰”並不是遙遠的未來纔會發生的事情—“中國挑戰”就發生在當下。雖然中國經濟想要趕超美國還需要15年或者更長時間,但中國在一些重要方麵已經成為世界第一。
後記//275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2019/8/4 今早翻完了第一部分。文字能力很好,非常简洁、明了,没什么废话,对事实阐述的很清楚,是我喜欢的文风。 第一部分叫变革时代。毋宁说是自由主义、民主政治等意识形态在全世界的扩散时代。中国的变革、撒切尔主义、里根政策、拉美的变化、印度的改革,无一不是朝着市...  

評分

2019/8/4 今早翻完了第一部分。文字能力很好,非常简洁、明了,没什么废话,对事实阐述的很清楚,是我喜欢的文风。 第一部分叫变革时代。毋宁说是自由主义、民主政治等意识形态在全世界的扩散时代。中国的变革、撒切尔主义、里根政策、拉美的变化、印度的改革,无一不是朝着市...  

評分

2019/8/4 今早翻完了第一部分。文字能力很好,非常简洁、明了,没什么废话,对事实阐述的很清楚,是我喜欢的文风。 第一部分叫变革时代。毋宁说是自由主义、民主政治等意识形态在全世界的扩散时代。中国的变革、撒切尔主义、里根政策、拉美的变化、印度的改革,无一不是朝着市...  

評分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人吉迪恩·拉赫曼,说的是1978~2011年着30年来世界事件,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待世界的改变。作者本人是记者出身,所以这本书写的趣味横生,对于我这种知识相当粗浅的人来说重于乐趣胜于结论、预测,只有回身对于世界历史的无尽感慨。这本书前后加起来我差不多...

評分

2019/8/4 今早翻完了第一部分。文字能力很好,非常简洁、明了,没什么废话,对事实阐述的很清楚,是我喜欢的文风。 第一部分叫变革时代。毋宁说是自由主义、民主政治等意识形态在全世界的扩散时代。中国的变革、撒切尔主义、里根政策、拉美的变化、印度的改革,无一不是朝着市...  

用戶評價

评分

相比美國俄國和冷戰的純美國角度,Rachman視野更寬思考也更深入,對於中美政治經濟摩擦、中東非洲亂局、國際協調機製缺失等問題非常有預見性。目前看來在長周期衰退蕭條時期ZeroSum world還將持續,不知道有生之年是否還能再看到一次全球化繁榮……

评分

花瞭三個小時快速看完這本書,感觸是書中所講的30年內世界其它國傢的變化和發展,看瞭太多中國的30年或者國內介紹國外30年,讀到瞭一種新的角度看世界變化。

评分

我經曆的太少瞭,潛意識裏總覺得和平,自由貿易,商業進步,科技發展等是理所當然的。

评分

讀起來很順暢

评分

語言通俗易懂加一星,觀點泛化,公地悲劇囉哩巴嗦講半本書也不嫌纍,民主,威權政府,自由貿易,全球化,恐怖襲擊,飢餓貧睏,缺水,經濟政治帶來自由政治等等等等我已經看的太多瞭,請問能在不自創術語的前提下講點彆的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