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一)哥伦比亚作家,记者。生于马格达莱纳省阿拉卡塔卡镇。父亲是个电报报务员兼顺势疗法医生。他自小在外祖父家中长大。外祖父当过上校军官,性格善良、倔强,思想比较激进;外祖母博古通今,善讲神话传说及鬼怪故事,这对作家日后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13岁时,他迁居首都波哥大,就读于教会学校。18岁进国立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井加入自由党。1948年,哥伦比亚发生内战,中途辍学。不久,他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同时从事文学创作。1954年起,任该报驻欧洲记者。1961年起,任古巴拉丁社记者。1961年至1967年侨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197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称号,1972年获拉美文学最高奖——委内瑞拉加列戈斯文学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和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1967)《家长的没落》(1975)、《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中篇小说《枯枝败叶》(1955)、《恶时辰》(1961)、《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961)、《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1981),短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1955)、《格兰德大妈的葬礼》(1962),电影文学剧本《绑架》(1984),文学谈话录《番石榴飘香》(1932)和报告文学集《一个海上遇难者的故事》(1970)、《米格尔·利廷历险记》(1986)等。
收录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超越爱情的永恒之死》、《疯狂时期的大海》、《普通的一天》、《死亡联想曲》等18篇。
一枝玫瑰和三个异乡人 ——读马尔克斯短篇小说《 超越爱情的永恒之死》 杨那人/...
评分里面的篇目上海译文版《加西亚。马尔克斯中短篇小说集》和云南人民版《一个遇难者的故事》中大都有了,没买到也就不遗憾啦~
评分以下是睡不着的粉丝犯花痴文…… 1 1955年,纳博科夫老师出了《洛丽塔》,在英国被人当色情小说卖。幸好格雷厄姆·格林先生慧眼识珠,把这小说奉为经典(我一直揣测格大人怎么看到这书的,莫非也有明末士子看禁书之好),和英国诸大拿拍砖,遂奠定其名。纳老师后来写了个正经...
评分孔网上的这个版本已经卖到了定价的3-4倍,可见这本书的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文艺的这个套系大部分都不错,值得收藏。看的是此书的电子版,最喜欢《有人弄乱了玫瑰花》这个短篇,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浓浓的兄妹情娓娓道来,有伤感,有感动,有说不清的五味杂陈……
评分我没有读过《百年孤独》与《霍乱时期的爱情》,让我甚至读了十遍以上的是马尔克斯的那些美妙诡谲的短篇,那些“超越爱情的永恒之死”:夜里海面上飘来的魔幻船,一桩没有凶手的谋杀案,等待来信的上校,拨开星期四才能看见的星期五,整座屋子的雨水,淹没了所有正在萌发的时间...
短篇集,有马尔克斯众多作品的影子,也有不少拉美作家共同喜好。梦境、魔幻、往生、时间的颠覆性、空间的迷乱、镜像复制。
评分几乎每篇都很喜欢。另,不曾想老马也有不魔幻的时候,比如无人为之写信的上校,倒有现实主义的感觉。
评分大师优美的短篇小说集,不过不知道这本书如何在没有翻译版权的情况下出版的。。。另外关于翻译,没读过西班牙语本的人,无权评论。连西班牙语一个词都不认识,成天这个翻译一点也不好,那个翻译一点也不好,装傻逼呢么
评分“吃狗屎。” 生命的可怕之处在于无尽的期待吗?没有期待。期待的只有死亡。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可怕。马尔克斯笔下的死亡是透明的,意识长久存在。我等着死。可还是总想活下去。
评分2002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