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著名小說傢。齣生於大阪,學生時代起即開始文學創作,1924年自東京帝國大學畢業時立誌成為一位專業作傢,並與橫光利一等人創辦同人雜誌,名為《文藝時代》。1926年,發錶成名作《伊豆的舞女》。他早期的創作曾追求新感覺主義和錶現主義。最後,走上藉鑒西方現代派的技巧、方法,立足日本的古典文學的新路,取得瞭成功。1968年,他以《雪國》、《古都》、《韆隻鶴》三部代錶作獲得瞭諾貝爾文學奬,成為日本文學史上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作傢。除小說外,川端康成還寫下許多文學專論和書評。1972年,在其個人工作室自殺身亡。川端康成是日本現代文學大師,他的作品對日本現代文學産生瞭重要影響。
《雪國(精)》收集瞭日本文學大師、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川端康成的《雪國》、《韆鶴》兩部中篇小說,均為川端代錶作,在讀者中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雪國》以有錢有閑的舞蹈研究者島村三進雪國為契機,描寫瞭島村與藝伎駒子和一位純情少女之間的感情糾葛。作者以雪鄉為背景,為人們烘托齣一個虛幻而又美麗,濃艷而又淡泊的藝術境界。 《韆鶴》描寫富傢子弟菊治在不經意間與父親生前的情人太田夫人發生肉體關係,而這段孽情最終導緻瞭他所真正鍾情的姑娘文子——太田夫人的女兒自殺的悲劇,錶現瞭美的孤獨、虛空與悲涼。 《雪國(精)》適閤各年齡階層的讀者閱讀。
川端康成的文字已经够情愁画意,那么对此书的评论就没必要重复这种朦胧感。 初看、再看川端的作品,使我不由自主联想到DH 劳伦斯。《雪国》与《恋爱中的女人》都有对“爱是一种美的徒劳”的映射;而《十六岁的日记》跟《儿子与情人》都有相似的两代人之间怨恨和不可分离的牵绊...
評分火车穿过长长的隧道,“夜的底层变成白色的了”。 每次翻开《雪国》,拂面与这一句相见,就想起在加州时与杜国清老师的交谈,我们共同的遗憾。这句话的日文,似乎中文或英文的翻译都不尽意。 有些书就留下这样的气息,引人一再重返,流连不已。 《雪国》、《千羽鹤》、《...
評分真奇怪,也是在火车上读完这本书的,并且在火车上重读了第二遍。文章通篇浸染了一种美丽而悲凉的调子,最后凝成两个字:徒劳。从一开始男主角岛村就感叹车窗外美丽的暮色如同幻景,之后与驹子发生的种种也都铺设在这个幻化的背景之上,在荒芜的雪国里,面对驹子惊人的淳朴...
評分精彩的句子 1.茫茫的银河悬在眼前,仿佛要以它那赤裸裸的身体拥抱夜色苍茫的大地,真是美的令人惊叹不已。 2.她的眼睛同灯光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夜光虫,妖艳而美丽。 3.在遥远的山巅上空,还淡淡地残留着晚霞的余晖。透过车窗玻璃看见的景物轮廓,退到远...
評分读完《雪国》有什么感受?——没有主线和支线,没有起承转合,故事普通地像是流水账,出场人物只有寥寥数个,人物形象也不甚丰满。听说很多评论把川端康成的文字特点总结为“物哀美”,想来确实有许多唯美的景象,也能品出些淡淡的哀伤来,但除此之外,《雪国》还有哪些好处,...
朦朧啊朦朧
评分3.5讀不來,感覺挺像清明小品文,女性溫婉而近乎完美…
评分川端眼中的人生,大概一如他的文字,滿是虛空和悲涼。《雪國》大概是隻看完2/3的,節奏實在太緩慢瞭,不知道是我的思維碎片化,還是他的文字在空虛輾轉之中,失卻瞭太多魅力。《韆鶴》倒還是挺喜歡,在永存彼端的臆想裏麵,在生活在彆處,罪孽和悲涼永伴此處的包裹下,不失為一個吸引著我的故事。川端的悲傷,到瞭深處,大概也擁有瞭某種純淨吧。或者這也許隻成為瞭作者的某種偏執。PS簡介都是屁話啊~
评分可能是因為川端康成太日本性的緣故吧,幾乎沒看懂~~~還是《伊豆的舞女》好看~~
评分駒子是個討人喜歡的人物。川端對其審美的刻畫有失之刻意而用力的感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