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楼

十二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渔(1611-1680),字笠翁,随庵主人,新亭樵客等,原籍兰溪(今浙江),生于千雉皋。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十九岁时父亲去世,不久他回到原籍兰溪,二十七岁中秀才,后屡试不利。清兵入浙之后。他家道衰落。顺治八年左右,移居杭州,卖文为生。顺治十五年左右又迁至南京,从事著述,并开书铺芥子园,刻售图书、画谱、笺简,都精绝一时。康熙十六年,李渔因境况日窘,归隐杭州湖山,两年后去世。他的小说代表作为话本集《无声戏》和《十二楼》。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李渔
出品人:
页数:192
译者:
出版时间:2004-11
价格:11.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035322
丛书系列:中华古典小说名著普及文库
图书标签:
  • 李渔 
  • 古典文学 
  • 小说 
  • 十二楼 
  • 中国古典文学 
  • 中国 
  • 清人小说 
  • 中国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清顺治八年(1651),李渔来到杭州,一住十年。在美丽的本子湖畔,他渔迎来了自己的创作高潮,写作了大量的戏曲小说作品。著名的话本小说集《十二楼》就是此期间完成的。

《十二楼》共十二卷,每卷写一故事,因为每个故事里都有一座楼阁,人物命运和情节展开往往与楼有关,故全书命名为“十二楼”,由此可看出李渔做小说之匠心。

《十二楼》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格调轻松快乐。他的作品往往不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和思想境界,但每一篇都清新风趣,惹人喜爱。

十二个故事,绝大多数出身于李渔自己的构思,而不是引用别人素材。

作品都主题鲜明,线索明晰,中心人物贯穿始终,在叙述过程中决不横生枝蔓。情节设计新颖奇特,尽量曲折出奇,悬念丛书,出人意表,但衔接上自然合理,不留破绽。而结局又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有些书就是用来消遣时间的,比如《十二楼》,书是昨晚从图书馆借回来的。 早上起床,电闪雷鸣,春雨还似夏雨,校内不堪的道路早已积起没过脚面的雨水。我估摸着会去个十个人吧。老先生学富五车,精神矍铄,就是上课太散漫,注重一些细节的推敲,一般人没办法跟上...  

评分

1、故事妙趣横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2、明清白话,心理描写特别真切,生动泼辣。3、中国社会至明清已熟透糜烂,而且仿佛一切都是宿世因缘。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多是些奇闻异事的性质,相比西方小说缺少对时代或社会的理性剖析。但这些看似寻常而又不寻常的故事,被讲述得如此...  

评分

大方得体的古代文学评论每每归纳能力惊人,断语下得只可补充演绎而难于翻案。夏公(二爷)强调文学评论是历代读者的观感,代代累加。颇有三人成虎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意思。 李渔的纤巧和工于针线,在戏剧和小说都有表现,或一菜两吃,比如远兜远转巧团圆的《生我楼》也是戏...  

评分

老门东偶见芥子园,进去一览园子果然如芥如微,小巧精致的和小孩子过家家的园林一样。之前游过愚园和瞻园,觉得古代达官贵人乡绅仕族一类大都如愚公胡恩燮一样喜欢家大地广的家宅,以显示其身份和地位,再退一步也应当像徐达一样配以略小一点的瞻园。想不到这李渔较之两者却偏...  

评分

大方得体的古代文学评论每每归纳能力惊人,断语下得只可补充演绎而难于翻案。夏公(二爷)强调文学评论是历代读者的观感,代代累加。颇有三人成虎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意思。 李渔的纤巧和工于针线,在戏剧和小说都有表现,或一菜两吃,比如远兜远转巧团圆的《生我楼》也是戏...  

用户评价

评分

李渔这厮真是骚得不行。。中学时学闲情偶寄,还被这妖孽蒙蔽了。原来丫这么荡。。

评分

文艺男中年的3p梦,真是浩浩荡荡,娥皇女英并不稀奇,三男同好才是主菜

评分

第一个故事不喜(概是外貌协会成员的责任心发作,倒不是什么女权主义) 后面看着倒是豁然一亮的

评分

当年小摊淘到中国禁毁小说110部 看名字以为小黄书才买的,看完后悔买少了,砸锅卖铁全收了是正经。

评分

若将容易得,便做等闲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