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迷人的笔触,以十九世纪的政治和社会革命为背景,透过歌德、马克思、陀思妥耶夫斯等人的主要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矛盾和暧昧不明的现代世界画面。通过重新阐释马克思和深入思考罗伯特·摩西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影响,作者标示出了二十世纪及其以后的发展轨迹。他得出的结论是,适应不断的变化是可能的,建设真正现代社会的希望也正是在这里。
今早在朋友圈看见一句话:“大部分网友既没有立场也没有独立思考的理性,在极左与极右之间反复横跳。”这个观点和我最近在读的书《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形成了强烈的共鸣,因此我把我的读书记录放了上来。 我的观点是:我认同前半句的事实,但不认同后半句...
评分总觉得伯曼这场从浮士德开启的现代性体验能展开的太多,从他的发现中能进入别的作家的领地,甚至他的这场思辨就像是对赫西俄德的神话故事的现代注解。阿多在《伊西斯的面纱》中提出的,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的普罗米修斯式,就是一种现代化开启时,人类试图用技术手段夺取自然的...
评分这套丛书的主编在总序中引述伯曼的引述——如马克思所说,在那里,“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这样我就不知道该不该相信,这本书的名字竟是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其实这本书的第8页还有一句话十分拗口——后现代的深奥标记是,“甚至丧失了对已丧失的叙事的怀旧”。 在我看...
评分这是一部经典作品,很奇怪我隔了这么多年才去读它,也许是那个胡子拉扎的伯曼在两个月前撒手去见了马克思,冥冥之中也是一种凭吊吧。 先谈的问题是关于文学的阅读方法,这本书可以作为经典的文学系的教科书,恐怕是名副其实的文学批评集吧。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明显...
评分一个城市学专家居然能从浮士德、马克思、波德莱尔,普希金、妥斯陀耶夫斯基的文学著作里挑选出大街、广场、博物馆等建筑屋进行政治学方面的解读,唉,再一次感叹,老外的研究角度就是绝!
评分经历了60年代的消逝和70年代的压抑,伯曼试图召回已然失落了的真正现代精神,武器是辩证法,在废墟中奋起。第一章重读《浮士德》最好,后面几章依次减弱,辩证法的形式性越来越强,有点遗憾。
评分想跟作者学写作文。
评分俄国那么长一段读得很茫然,可是一翻开纽约的笔记便能体会他的洞见了...都市哪怕是更新,也不必然是政治经济的,我们是不是过多关心机制,而少了经验/体验?
评分看到清一色的好评,就来读了。看了四分之一,都还没看懂,只知道是浮士德。回过头来再看评论,也还是没看懂。算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