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引論
第一章 “文”的自覺與“人”的形上話題
一 道傢哲人的“人文悲懷”
二 繼“周文”來而又絕“周文”去的
“人文”話題
三 人的形上話題的道體論路嚮
第二章 道體論形而上學難題的結構分析
一 道體論形而上學的基本問題
二 心、言一體的“能―所”結構
三 心、言一體的“思域語境”
第三章 知性的破産:道體無明
一 “建常”:道體論思域語境的名相化
二 “道術裂”:道體論的三大“存在論”
悖論
三 “不可道”:言說“能―所”結構的
瓦解
第四章 知性的再度破産:心體無明
一 心體的自省:“自我”的發現
二 “我思”之“我”不可得
三 “我思”之“思”的“非自在”
第五章 道體論形而上學的“德性價值論”底色
一 “辯無勝”與“知止”:由知性的不完備到
人生有限性的貞認
二 “安命”與“復命”:命運的自覺與
自覺的命運
三 “無思無慮始知道”與“有真人而後
有真知”
四 “無”之意義的初始領悟
第六章 純粹心體:“心無同一”的心齋之路
一 意嚮性懸解:在智的批判中貞問純心
二 綻開於“心無同一”中的“無”的意義
三 “靈颱有持”:內在意嚮性的自我貞定
第七章 主體存在“無待性”的價值覺識
一 由“我”而“吾”:無待主體的發現
二 無待主體的“應然”的價值覺解
三 “無”的意義:存在的無待性
第八章“立德明道”:綻開於“行 在同一”中的道德原理
一 “智徹為德”:由純心到德性
二 “損之又損”:由“心 無同一”到“行在同一”
三 “立德明道”:道德的命意
四 “無”的意義:作為道德之質的“無為而無不為”
五 純粹實踐理性的三條基本原理
第九章“天放”自由主體:“真人”的性相
一 “命曰天放”:人的存在的自由本性
二 自在自為:在無色與形色張力中的“聖”
三 恒常質樸之性:“貴我而不失於變”的道德命體
四 內真 上善 至美:自由主體的價值存在
五“獨有之人”:自由主體的人格世相
第十章 麵嚮虛靈的真實:“眾妙之門”與“不言之言”
一 “眾妙之門”:通嚮“虛靈的真實’的覺知結構
二 無言的心緣神契:道體論形而上學語境的本己性
三 “卮言日齣”:“言無同一”的不言之言
第十一章 無的意義的歸旨(一):“道法自然”
一 在“不是什麼”的“無”之否定性
意義上詮證的“道”
二 在“隻是自己”的“無”之肯定性
意義上詮證的“道”
三 “道法自然”:存在的本真在於
自性律動
第十二章 無的意義的歸旨(二):“道生萬物”
一 “有生於無”:自性緣在的生生徼嚮
二 “萬物生於有”:無處不在的絕對
能在性
三 “命體”之“正”:道體的“價值”
意味
第十三章 自我的眷注:道體論與存在論的
比較視域
第十四章 殊途同歸的玄慧:從理性的幻相到道德
價值論的歸趣
一 在“自我”之“唯一性’中為“形而上學”揭迷
二 由“自我”的“不可知”的理性幻相所綻
開的“智的直觀”
三 在理性批判的殊途上同歸於由“觀”而
“德”的話題
四 在道德價值論中完成“先天綜閤判斷”的
終解
五 自由主體:道德命意上的共同話題
六 附:以“有限”取代“應當”且與老莊
無緣的“此在”
第十五章 自我的純粹意嚮性:“現象學懸置”與“心齋”
一 “先驗主體”:康德的遺産與鬍塞爾先驗現象
學之主題
二 “本質直觀”與“無欲之觀”以及“懸置”
與“絕棄”
三 基於“直觀”的本體論眷注:“意嚮性”與
‘有欲之觀’
四 同趣的純粹自我所展現的意義與價值
關懷的異趣
第十六章 評價:形上眷注的主體自覺與文化偏至
一 義理係統的檢視
二 方法係統的檢視
三 價值錯位的文化偏至及其啓示
· · · · · · (
收起)